相关链接:
红网时刻长沙6月8日讯(记者 刘露)“试题注重基础,突出了对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命题讲求人性化,不挖坑,难度属近年高考相对较低的一次。相较往年高考及平时训练,相信考生会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6月7日下午5时,2018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邀请到奋斗在长沙高考一线上的数学名师,对今年湖南省高考试卷——全国卷I的难度、变化、考察重点进行深度评析。
【理科数学:适度创新给人以扑面清风之感 风格稳定】
徐凡训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理科数学备课组长,湖南省特级教师
今年的试题突出了对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今年的试题难度降低也体现在运算求解方面,特别是解析几何对考生的要求没往年那么高了。试题注重对数学通性通法的考查,对中学数学教学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试题第3、10、12、16、20给人以扑面清风之感,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思想、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恰当地渗透了数学文化。一直以来,全国卷都保持了非常平和稳定的风格,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概率大题与解析几何大题位置与难度较以往有所变换,但总体平稳。
巧合的是,今年理数压轴难题与2011年湖南文数高考压轴题第(1)问雷同,第(2)问处理手法也相同,只不过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湖南考生也不见得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虽然难度不大,试题似曾相识,尽管高考仁者见仁,但公平性就体现在高考成绩总体上是对考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较客观准确的反映。
【文科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 布局合理】
汤芳 雅礼中学高三数学文科组长
2018全国I卷文科数学试卷(后文简称“文数I卷”)结构稳定,难易适度,没有偏题怪题,延续了以往全国卷的总体风格,整体难度较往年在稳定中略有下降。
同往年一样,“文数I卷”全面考查双基,贴合教学实际,以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为考点重点考查,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对主干知识的重视程度。相比于2017年全国I卷,“文数I卷”删掉了对程序框图、几何概型的考查,降低了三视图的要求,这与新高考课程标准相吻合,体现了高考试卷的引导功能及前瞻性。
对学生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有较高要求。从题面来看,“文数I卷”19题(统计题)文字较多、篇幅较长,且给出了多个数据,要求学生敢算能算,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难题的难度有所调整。选择题12题、填空题16题、解答题20题、21题属于难题范畴。“文数I卷”同样将上述4道题目作为本试卷中的相对难题,但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比如第12题考查分段函数,分类讨论思想,此题是学生普遍熟悉的一类问题,而且运用“特值法”可以顺利选出正确选项。第21题考查导数的三大常规运用:导数与极值,导数与单调性,导数与不等式的证明,这些都是常见问题。
黄钢 师大附中高三数学老师
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I卷(文数)在试卷总体结构、考查内容等方面与往年保持了相对稳定。试题总体容易,无偏题怪题,体现了文理有别,较好地保护了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客观题比较常规,重点知识重点考查:3道函数、3道立体几何、3道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道解析几何,还有集合、复数、统计、向量、线性规划各1道。客观题虽然难度偏易,但灵活性较强,小题更加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比如第9、10、12、15题等。另外第3、5、9题问题设置较为新颖,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应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解答题考查的知识块及排列顺序与2017年完全一致,在难度上有所降低,比如:第17题数列设置了3小问,层层铺垫提示,作为第一道解答题起到了很好的人文关怀作用;第19题概率统计在审题和计算的难度较2017年明显降低;另外压轴题难度不大,题干的背景、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特别是第20题解析几何与2015年全国卷1理科第21题有雷同之嫌。
总体来说,试题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数学素养的高度立意,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加强针对性,有效检测考生对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但压轴题分量不够重,考试的区分度可能不够大。
【数学试卷分析(文理科):传承经典文化 体现综合创新】
卿科 雅礼中学数学备课组组长
2018年全国卷1数学充分体现了对数学的6大核心素养的考查,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试题的命制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很好的将知识、思想与方法、能力、数学文化、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文理科学生的共性与差异性高度地融合。
试题结构稳中有变,难易适度,有较好的区分度。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与素质教育,也有利于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2018年全国卷1数学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好试卷。
试卷的整体长度减少了,很多试题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之美——简洁优美,绝大多数题都很简洁;阅读了减少了,特别像理科第20题的阅读量还不到去年的一半;运算量减少了,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创新背景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如文理科区分度较大的试题的背景设计均是这样;加大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没有偏怪冷题,学生的“熟悉度”较高。这给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改良的方向。
另外,试卷增大了文理科学生的共性缩小了差异性。2018年全国卷1数学文理完全同题的有理科的1、3、5、6、7、13、22、23,对应文科的2、3、6、7、9、14、22、23,姊妹题有理科的18、19,对应文科的18、20.这个比例比以往都要高得多。由此可见,明后两年的湖南考生文理科的共性还会继续增大,为湖南下一轮的课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可预测湖南明后两年的理科试题难度向文科略微倾斜,整体难度相对以往要偏容易。
可以看出的是,今年的试卷突出通性通法,体现教材示范性。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试卷都给人“面熟”的感觉,几乎没什么平时没见过的题,无偏题怪题,试题的运算量也不大,试题的解法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解题的切入点多(如理科第16题的解法非常多),充分体现了试题命制的人性化(如传统方式的第19题、第20题交换位置)、科学性、公平性。这就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明显启迪,那就是夯实教材,注重数学本质的理解,突出通性通法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脱离题海训练,真正给高中数学的学习减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
核心素养和新课程理念也得到充分体现。数学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程理念(特别是个性创新、自主学习、回归生活)在试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理科试卷中第7、12、18题,文科第9、10、18题,尤其是18题,文理科都借助了图形的翻折变换来考查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理科第20题在大段文字叙述的基础上,考生需要理解题意做出抽象概括,体现了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的考查;文科11题结合点的坐标利用图形关系考查三角函数知识,12题利用分段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以及理科第9、13、22题,都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理科第19、23题,文科第20、23题是对分类讨论与整合思想的考查;理科第12、19、22题,是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理科的第12题还考查学生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正方体的对称性直观判断出取得最大值的位置),体现思维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的区分度;理科的第16题,解法灵活,切入点多,体现了学生个性创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立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试卷在传承经典文化体现综合创新上都有突破。
理科试卷第3题以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道几何概型的试题考查,2017年也出现了此种考题,在古代文化之下,试题的传承意味更浓。理科第16、20题,在最值的求解中可将导数应用在三角函数和统计概率中,让人眼前一亮;又如文、理试卷第21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平淡中透露函数的核心思想,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等多种能力在试题的解答中得到体现,提高了区分度,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体现了试题的命制严格依据考试大纲。
今年文理试卷虽没有考查程序框图,但都更注重了实践应用。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理科第3题以统计饼状图为载体,形象生动的展示农村经济变化情况,结果一目了然;文科第19题,利用学生熟知的家庭节约用水情况来考查统计图概率问题,使试题背景真实科学,贴近生活;理科第20题以检测产品为命题背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与人文特色。今年理科统计概率和圆锥曲线解答题互换了位置,更加强化了数学的应用性,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是数学的本质。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