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27日,南雅湘江中学初二年级500余名师生走进常德桃花源,开启一场人文研学之旅。
红网时刻11月27日讯 “常德桃花源,陶渊明笔下的世外风光,是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桃花源记》的唯一原型地。我们组织八年级的同学亲临桃花源,就是希望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改变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把学习过程跟环境相结合。这样的学习对同学们灵感的激活、视野的开阔、情怀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研讨会上,南雅湘江中学初二年级组组长刘可正在与班主任们进行出行前的热切讨论。
让文学变得鲜活有趣,让同学们在体验中深入解读课本内容、理解诗词文化背后的魅力是南雅湘江中学策划本次实践活动的初衷。11月26日,南雅湘江中学携手湖南孩真友趣成长教育有限公司精心打造《沿溪问津 世外桃源》人文主题研学之旅,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引领同学们回归故事的本真,收获最真实的感触。
真假桃源 实地探索《桃花源记》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课本上,陶渊明以细腻的文笔为后人留下了步入桃源的“地图”。而今,南雅湘江的学子正循着这份“地图”沿溪问津、一探究竟。“如果陶渊明当时是在这样萧瑟的深秋遇见桃源,如果他没有看见漫山遍野的粉浪翻江,他会留下怎样的文学名篇呢?”手捧着研学手册,同学们在实地探索中辨析着真假桃源。
桃源实地探索。
实景课堂 文学与现实交相辉映
推开沁香典雅的木门,南雅湘江的学子早已换上红黑相间的汉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川书院读桃源,每一句诗文的背后,同学们的脑海里都浮现着一幅幅实景,浓厚的诗词氛围在此刻将研学推向了高潮。学子们真正意义上站在了古人的立场,琢磨陶公当时写下名篇的心境。此时此刻,文学与现实交相辉映,《桃花源记》仿若一条丝带,指引着同学们回溯千年的时光。
南雅湘江学子身着古装,于桃川书院诵读《桃花源记》。
布艺扎染 在实践中传承非遗文化
一百多种技法、成千上万种呈现形式,独特的扎染艺术以遗世独立的美,瞬间击中了同学们的探索之心。撮皱、折叠、翻卷、挤揪,少年们的创意与灵感在扎染体验过程中一发不可收拾。跟着研学导师的步骤,将扎好的“疙瘩”用清水浸洗,再放到染缸里反复浸染。原先的白布逐渐“换装”,或绚丽多彩、或宁静古朴,传统非遗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正在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中一一呈现、默默传承!
少年们体验布艺扎染。
在寻梦桃花源的途中,同学们化身桃坞人家,虽是寒风相随,却收获颇丰。通过课题探究、相互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维度的研学体验,学生们终于寻到心中的桃源。探访渊明祠,逐字逐句解读石碑上的诗词、古屋上的楹联;一场传统的诗词大会,是对同学们学识的考验,也是对桃源之魂的致敬。“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仙气萦绕、桃花漫雨,跟眼前之境有相同之趣,自然也有迥异之处。”两日的人文研学之旅,少年显得意犹未尽。
南雅湘江中学致力于培养笃学敏思、锐意创新的学生,通过感悟与体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引导。当少年亲自链接课本与现实,诗词文学与传统文化锤炼出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