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艺舒
2025年的盛夏,作为吉首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我的足迹踏过吉首市石家冲街道、狮子社区、向阳社区,最后驻足于湘西州博物馆。这绝非简单的行程叠加,而是一场深植乡土、叩问心灵的实践淬炼。当褪去最初的兴奋与新鲜感,沉淀下的,是对教育、责任与红色传承更深切的体悟。
志愿者进行授课。
从“教”到“育”:在童真中照见初心
在石家冲街道为孩子们上课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真谛。最初怀揣着“传授者”的自信踏入课堂,却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与充满生命力的手工创作中,逐渐完成了角色的蜕变。那些用皱纹纸精心折叠的红船、用彩泥捏出的中国结,这并不是单纯的手工作品,而是童稚心灵对宏大叙事最质朴、最生动的触摸与理解。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与无忧的笑声,成为“快乐成长”最鲜活的注脚。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点燃兴趣、守护好奇,是在共同探索中完成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志愿者与小孩合照。
沉入烟火:社区是理解中国最生动的课堂
深入狮子社区进行安全宣传和红色文化调研,我们真正“沉”到了基层的烟火气里。发放宣传册、讲解安全知识,看似简单,却需要在居民忙碌的间隙、在街巷的阴凉处,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去沟通。一次关于消防安全的耐心解释换来大爷恍然大悟地点头,那份朴素的信任感瞬间消解了所有疲惫。对社区红色历史的挖掘与回访则更显厚重。听老人讲述过往的峥嵘岁月,那些模糊的历史细节在亲历者的口中变得立体而滚烫。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符号,它就蕴藏在寻常巷陌、邻里闲谈之中,是社区精神谱系里最坚韧的脉络。社区工作者的琐碎与坚持,居民生活的真实图景,让我对“基层治理”与“国之大者”的连接有了前所未有的具象感知。
社区红色宣传。
行走的力量:在传播中深化认同
在向阳社区与石家冲社区进行的红色文化宣传,更像是一次精神能量的传递与自我再教育。每一次向居民讲述湘西本土的红色故事,都不仅是在播撒知识的种子,更是在反复擦亮自己心中那份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与敬意。行走在社区中,将精心准备的图文资料送到居民手中,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看法,这个过程本身就在不断强化着我们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我们不仅是讲述者,更是学习者与传承者。
博物馆内参观。
历史的回响:在沉淀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实践的最后一天在湘西州博物馆画上句号。馆内陈列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与详实史料,将我们前几日散落在社区田野间的片段化认知,瞬间串联成一条清晰而磅礴的历史长河。那些在狮子社区老人口中听闻的故事,在此刻找到了坚实的实物印证。采访工作人员时,他们对湘西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执着与创新思路,更让我看到了历史如何在当下被激活,如何为未来注入不竭动力。博物馆的宁静与深邃,为我们此行提供了一个凝神回望、汲取力量的宝贵空间。
一次三下乡,一生乡土情
“三下乡”实践的时间不长,却足以在心灵深处烙下印记。它让我跳脱出书本的框架,在石家冲孩子们澄澈的眼神里,在狮子社区老人布满皱纹的讲述中,在向阳社区街巷的烟火气里,在博物馆无声却震耳欲聋的历史回响里,触摸到了真实的中国乡土与澎湃的红色脉动。我深刻认识到,人文素养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将其转化为理解社会、服务人民、传承文明的能力与情怀。这份在湘西大地上收获的感悟、责任与力量,必将内化为我前行的灯塔,指引我在未来的学习与人生道路上,始终心系家国,步履坚实。
来源:红网
作者:王艺舒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