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鑫 李思怡 龚迎财 宁乡报道
7月24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追“锋”少年志愿服务队走进宁乡市煤炭坝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调研当地以“田间菜+园中葡+林下鸡+水中鲈”为核心的多元生态农业模式,探寻“全链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产业思维在此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社区党建引领下,当地企业系统收集地方特色传统果蔬种子,建立起珍贵的老种子“基因库”。企业严格践行独特的“三老四严”标准——“老种子种植、老作法耕作、老方法加工”,贯穿“严选种、严栽培、严管理、严成品”全链条。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依托“公司+合作社+党员+农户+贫困户”的组织纽带,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不仅提供种子和技术,更通过订单保底收购,让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吃下‘定心丸’。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农户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参与市场对接,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现代理念相融合,着力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急需的新型职业农民。”
实践队围坐交流。 杨荣融/摄
行走在社区,一幅“红绿交融”的产业画卷生动铺展:果菜鸡鸣,荷塘鱼跃,一期蔬菜基地与党建文化园、美丽屋场紧密联动,串联起周边葡萄园、土鸡场、稻田虾等资源,初步构建起一条充满活力的农旅环线。“游客纷至沓来,既能体验绿色蔬菜采摘,又能感受乡村野趣,有效拉动了整体消费。”社区干部介绍道。
实践队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 杨荣融/摄
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记录下农户在种植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与实际需求。针对农户们在市场推广、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困惑,队员们积极运用所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他们不仅为八月份即将上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精心设计包装,更投入制作产品海报,并打造品牌故事,为农产品注入灵魂。
实践队调研菜地。 杨荣融/摄
行走在煤炭坝,红土地里老种子的新芽与乡野跃动的青春交相辉映。一场融汇古今智慧的“新农人”培育计划正悄然推进。老菜农们借助青年学子的专业力量,突破传统耕作边界,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这场关于绿色传承、人才振兴与产业创新的实践,正为煤炭坝镇的乡村振兴书写智慧新篇。
来源:红网
作者:陈鑫 李思怡 龚迎财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