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市高坪镇高坪初级中学校长魏裕鸣:教育,从一片稻田开始

来源:《十几岁》杂志-红网 作者:余娅 白洁 朱顺清 编辑:韩阳 2023-05-17 14:39:14
时刻新闻
—分享—

2222.jpg

《十几岁》杂志记者 余娅 白洁 通讯员 朱顺清 浏阳报道

“收完油菜,我们就要开始种水稻了。”采访时,乡间的风拂过,带着青草的香。魏裕鸣从田里直起身来。

他的身边,有几个孩子,和他一样忙着农事。阳光热烈地打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但脸上的笑容分外明朗。

这是在长沙浏阳市高坪镇高坪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高坪中学”)的劳动基地,是校长魏裕鸣从一片稻田开始的乡村教育实践。

知识:稻田是潜力无限的教科书

5年前,40岁出头的魏裕鸣来到高坪中学担任校长。他熟悉农村现状:不少孩子随父母进城。学生逐年减少,留下来的,也对未来缺乏信心。

有什么办法能点燃学生心中那团求知的火?

魏裕鸣辗转反侧。一次与学生的对话,让他找到了契机。

那天,他和学生一起在食堂吃饭。他问菜的味道如何,几个学生反映:菜里的韭菜不好吃。魏裕鸣找了半天没找到韭菜。原来,他们把误认成了韭菜。

农村的孩子,分不清韭菜和葱。当时,魏裕鸣是震惊的,又是羞愧的。他意识到,这不仅是学生常识的缺失,更是学校教育的失职。

历经一两年的反复论证,2020年,魏裕鸣租下学校旁边一块20亩的农田。他下定决心,带着孩子们种地!

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员参与的劳动实践。魏裕鸣安排了专职劳动老师,其他各科老师协同,教学生种植水稻和油菜。拿水稻来说,学校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开发了水稻种植技术、水稻艺术、水稻文化等系列课程。每类课程下面,又分设了少则两三项、多则十余项活动。

化学老师带着学生分析土壤成分,研究土壤酸碱度对产量的影响;生物老师领着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一粒稻谷的生长;物理老师教学生使用农机,力学的原理在劳动中一目了然;美术老师带着学生写生、扎稻草人,感受田园风光;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诗词歌赋,文字中的山野之美、劳作之美,在师生心间流淌……

魏裕鸣相信,稻田是一本潜力无限的教科书,是一片风光无限的育人地。

快乐:就想在泥地里撒一次野

劳动是累的,也是快乐的。那种大汗淋漓之后的酣畅,那种与土地融为一体的快感,那种付出之后的回报。

五月芒种,稻田迎来耕种。耕种是收获之始,也是希望之始。魏裕鸣想为这耕种赋予意义。于是,他把“农耕文化节”放在了芒种时节——那是高坪中学的稻田最热闹的一天。

全校的师生都来了,十里八乡的老乡们也来了。魏裕鸣挽着裤腿,站在稻田正中,手里举着大喇叭,高声宣布:“今天,我们要进行插秧比赛、摸鱼比赛、诗文朗诵、拉歌大赛……”一时间,稻田里泥水四溅。孩子们起初还有些拘束,跑着跑着,便不管不顾了。

有一回,魏裕鸣看到有孩子摔倒在田里,满身满脸的泥巴。他对那孩子笑笑。孩子也对他笑笑,然后顺势在泥里打了个滚。“太过瘾了!”那孩子大喊。

九月,稻谷成熟,师生们严阵以待,等待收割。收割前,老师先示范,如何站立,如何抓稳镰刀,如何找准下刀的角度。事事都有学问。刚开始,学生有些不得要领,渐渐地,大家掌握了方法,找到了节奏。有人唱起歌来,歌声一传十,十传百,稻田里响起了劳动号子。

这一天,忙碌而充实。魏裕鸣感受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坚毅,合作时的默契。稻谷成堆摞起时,他们开怀大笑。

成长:校长,将来我要做“新农人”

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劳动教育的规划相继出台,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去年8月,高坪中学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这是浏阳市唯一一所获评的学校。

慕名前来的人无不惊叹,浏阳的大山深处,藏着这样一所“宝藏”学校。这里的师生,在泥地里摸索,向大自然学习,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劳动课程体系。

但魏裕鸣的努力不止于此。他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滋养了他。如今,他扎根在这所农村学校,迫切地希望用曾经滋养过他的乡土与乡情,温暖这群留守在乡村的孩子。

于是,在高坪中学,劳动的意义,不仅是教育,不仅是求知,不仅是快乐,它还是乡土情怀的延续。

每年的春耕秋收,魏裕鸣将家长请到学校,和孩子一起劳动。那些离家许久的父亲母亲,从工厂回到田间。他们娴熟地拿起农具,插秧、割稻。少年们跟在父母身后,和他们一起劳作。

“某个瞬间,我感动得几乎要流下泪来。”魏裕鸣说,人们为了生存奔赴城市,但他们的基因里,还有乡村留下的深深烙印。

一次谈理想的课上,学生汤相鸿站起来,告诉魏裕鸣,他将来要当“新农人”,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家乡建成最美的“庄园”。

那一刻,魏裕鸣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了长久的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在魏裕鸣眼里,这些年少的孩子,个个都是好种子。而他现在正在做的,是守护好这片乡土教育的田地,让种子沐浴阳光,直面风雨,自由生长。

来源:《十几岁》杂志-红网

作者:余娅 白洁 朱顺清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749/51/126614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