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贺文。
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讯(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王剑)7月10日至18日,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326名热爱化学的青年选手云端相聚,同场比拼,共产生金牌36 枚、银牌71 枚、铜牌103 枚和荣誉奖23 名。中国代表队4名选手全部摘金,并包揽前3名,其中来自长沙市长郡中学的贺文位列第3名。
5个小时高手过招,答题纸就有29页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高中生化学学科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届。首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于1968年在原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
中国选手在这项国际赛事中一直表现优异,自1987年首次组队参加在匈牙利举办的第1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以来,至今共派出选手140 名,其中107 人获得金牌,29人获得银牌,4人获得铜牌。此次中国代表队4名选手全部摘金,并包揽金牌前3名,被网友称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中国队”。
9道大题,5个小时的考试,比拼的不仅仅是学科素养,还有心理素质。“仅仅是答题纸就有29页,在这5个小时内,我必须时刻保持大脑清醒,高手过招,最后一决胜负的,可能就是看谁更细致。”贺文说,拿到试卷后他大约花5分钟看了一遍题目,感觉心里就有底了,接下来的时间全神贯注答题,最终取得了世界第3的成绩。
据了解,本次竞赛的试题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试题既重点关注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需求”“关键储能材料支持服务碳中和战略目标”等全球性前沿学术问题,又将“设计合成手性螺环催化剂提高手性分子合成效率”等中国化学家的优秀科研成果融入其中,展现中国化学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贺文和父母、长郡中学校长、教练、班主任合影。
纯粹的热爱与顽强的意志,成就闪亮的金牌
在主教练宋晓和班主任左传鹏两位老师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的品质、顽强的意志都是贺文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最大的力量源泉,还是他对化学那份纯粹而执着的热爱。在这个不足100斤的小身板里,始终蕴含着一股拼劲。
在读初二时,贺文就利用暑假找学长借了化学教材自己在家自学。化学世界丰富的元素、公式、原理,让小伙子恍如坠入了浩瀚无垠而又妙趣横生的世界。进入初三,他最喜欢听化学老师讲生活中的化学,更爱在实验室捣鼓实验。
高中进入长郡中学后,他便主动找到长郡中学化学竞赛组指导教师宋晓,要求加入化学竞赛小组。他的“毛遂自荐”让宋晓老师印象深刻,“我记得他是晚上给我打的电话,说他很喜欢化学,我觉得热爱是搞竞赛最基本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于是便满口答应了。”
竞赛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艰难险阻甚至是“滑铁卢”是家常便饭,对于竞赛生而言,只有兴趣爱好,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强大的执行力、日复一日的自律,很难走到最后。
长郡竞赛生的作息时间是每天早上7点30到教室,每天晚上11点离开教室,但贺文总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早上他会提前10分钟,晚上他会多待20分钟,天天如此。不管是已经保送北大,还是赛前在武汉大学参加集训,他都保持着这种作息。竞赛生到了高二都是以自习为主,贺文给自己做的日计划、周计划非常的详尽,甚至精确到了每一分钟。他不但一个计划一个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碰到新的知识或者文献资料,还会主动编成试题,分享给化学组的同学。这种无私的分享,不仅让他自己得到了提升,也让整个团队得到了进步。
一路过关斩将的贺文,在2021年全国总决赛之前却遭遇了“滑铁卢”。当时,临近决赛,全国高手汇聚一堂,进行了几次热身比拼,发挥向来稳定的小伙子却考了几次成绩都不理想。“我非常想做好,但感觉无能为力,甚至想放弃。”贺文回忆起那时的心境说,当时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自己心态也要崩了。
宋晓老师看出了他的状态,找到他,耐心开导,促膝长谈。“拿不到金牌又怎样呢?你就不吃饭、不睡觉吗?别忘了你学化学的初衷是什么,永远记住,兴趣和分数,不能划等号。”老师的一番话,让贺文将积攒已久的情绪释放了出来,大哭一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怎么能这时候放弃?从这以后,贺文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用他的话说是“一瞬间长大了”。
此次征战国际赛事,稳定的心态也成为“制胜法宝”。这是长郡中学第14块国际奥赛金牌,化学奥林匹克的第3块金牌。宋晓带了3届竞赛生,贺文成了他第一个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赛场夺冠的“徒弟”。“十年磨一剑”,金牌背后也凝结着这位化学老师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心血。
长郡中学校长翁光龙介绍,近年来长郡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也是湖南省率先实现学科竞赛国际金牌五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大满贯的学校,“学校注重五育并举,为每一个学生搭建适合其成长成才的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王剑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