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三代相守山村讲台 半个世纪相传教坛接力棒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李峰 编辑:韩阳 2021-09-16 10:22:5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李峰 报道

有人说,教一辈子书,育一辈子人,已实属不易,然而在湖南省常宁市西岭镇,徐洪佑一家三代薪火相传,扎根偏远山村,坚守三尺讲台,历经半个世纪,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

第一代教师徐洪佑:坚守讲台四十余载

8月28日上午,在西岭镇桐江村委会,73岁的退休教师徐洪佑正在向村里老人讲解接种新冠疫苗的益处。徐洪佑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如果不是满头银发,完全看不出他年逾古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国上下百废待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后,广大乡村掀起了办学热潮,徐洪佑等一批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经过培训成为乡村教师。

1964年,徐洪佑年仅16岁,就踏上讲台。徐洪佑回忆道:“那时候乡村教学条件艰苦,没有教室,就借间破屋当教室;没有桌凳,就用泥巴垒两个墩子,上面放上一块木板;教室没有门窗,冬天刺骨的寒风灌进来,像刀割在身上一样。”那时候上课,一个人包一个班,语文、数学、劳动、体育什么课都要上,还要上复式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内,先上一个年级的,再上另一个年级的),没有任何教具,就靠一张嘴,一支粉笔。

“那个年代,教师工资低,一个月几块钱,根本不能养家糊口,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加班干农活。我们什么农活都干,插秧莳田、上山砍柴、挑粪灌菜等。”徐洪佑说。

“那时在乡村教书,最难的是家访。”徐洪佑说。农村很穷,学生出来读书不容易,班上的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都随时面临辍学的窘迫,每到开学季节,徐洪佑经常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上门劝学,有时候为劝返一个学生,要上门多次,往返百余里。

从村小到联小,到完小,再到镇中心小学,徐洪佑一直专注于乡村教育。16岁踏上讲台,到60岁退休,44年的时间,他教过上千名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徐章田、孙子徐素相相继成为了常宁市的乡村教师。在50余年的长河里,一家人用接力棒的方式,诠释、传承着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第二代教师徐章田夫妻:见证乡村教育环境大变化

1997年,年仅23岁的徐章田毕业后回到常宁市西岭镇五门小学,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24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先后在西岭镇五门小学、西岭镇中学、双安中学、西岭镇中心小学等学校任教。

8月28日上午,今年47岁的徐章田正在学校忙着搬书,准备开学工作。徐章田教师谈起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情景说道:“当时学校环境真的很苦,每天早上要步行十多里山路到学校。教室全是泥坯土墙房,地面到处坑坑洼洼,窗户全是用报纸糊的,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教师宿舍简陋,几个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每天课程任务都很重,一天连着上四五节课是常事。”

“不过那时候我年轻,深受父辈影响,不觉得辛苦。”徐章田说,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很多年轻教师,在乡下坚持不了几年,就选择调往城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也有些教师选择到沿海发达的大城市去工作。

当时徐章田也有过“逃离”的念头,但是想着父辈的期盼,看着家乡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我觉得我要是调走了,就对不起父辈的嘱托,也对不起父老乡亲们的期盼。”就这样坚持下来,这一晃徐章田就在这呆了24年,在乡镇学校工作久了,有感情,就舍不得走了,他想在这一直教到退休,站好最后一班岗。

1998年9月,徐章田认识了同在西岭镇中学教书的陈小英,两人都是乡村教师,在进一步了解后互生好感。而后,徐章田和陈小英喜结连理,并一直扎根基层从事教育工作。从大铁门、小教室到新校舍、现代化教室,从长满杂草的草地到宽阔的操场、红色的跑道,从零散的训练室到先进整齐的装备……徐章田夫妻俩见证了常宁市乡村教育的巨变。

“从事基层教育虽然很苦很累,但每当看到山里的孩子们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我就觉得这辈子值了。”徐章田说道。

第三代教师徐素相: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今年22岁的徐素相从小在教师家庭长大,对乡村校园有一种特殊情感。小时候,教师办公室是徐素相待得最多的地方。那时候,父母在西岭镇中学教书,白天围着学生忙碌,晚上挑灯批改作业,很少有时间辅导自己。后来恰好读到了父亲所教的班,也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他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我和同学发生矛盾,父亲还会先批评我。”徐素相说道。

家里的教案和书架成了徐素相探索知识奥秘的“第一扇门”,他时常偷偷拿着教案站在小凳子上,一板一眼地学父母教书。渐渐地,一颗小火种埋进了徐素相心中。

高考填志愿时,徐素相毫不犹豫填报了衡阳师范学院化学系专业。“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和父母一起继承祖父的衣钵,继续教书育人。”徐素相说,他从不后悔这一选择。

与祖父和父辈的“包班”不同,现在学校早已实行分科制,根据所学专业,徐素相成了一名专业的化学教师。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同,现在知识更丰富了,教具变化也很大。以前,徐素相父母经常到处找挂图等,制作展示教具。而现在,网上电子资源很丰富。“只要花点功夫,就能结合教材制成精美的PPT,用教室里的投影仪一放,既直观又全面,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徐素相说。

教材、教具在变,责任传承不变。徐素相一天10多小时花在学校里,基本没有自己休闲的时间。有时候遇到调皮的学生屡教不改,他也十分头痛。饭桌上提起,家里几位老教师纷纷“不吝赐教”——“对这样的学生,要有耐心。”“当老师,必须要真正吃得苦”,在大家的鼓励安慰中,徐素相很快又“满血复活”。

徐素相的祖父从教44年,父亲从教24年,母亲从教23年,三代人接力传承,像红烛一样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在三尺讲台,照亮了1万多名学生的求知路。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李峰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1/09/16/101481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