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南大学留学生走进大山感受乡村振兴 看见更真实的中国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宋云飞 秦怀 编辑:吕周阳 2021-09-15 14:36:0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宋云飞 秦怀 长沙报道

“我看到(这里)到处都有很好的道路,新房子正在建造,到处都有快速的互联网,即使在山区,也有一个普通人会需要的一切。”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春龙在“江华之行”后说。

2021年暑期,一个“特殊”的团队从长沙出发,去往中南大学对口帮扶的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团队里,来自土库曼斯坦、尼日利亚、阿富汗、乌克兰和赤道几内亚的留学生们同中国学生一起,从农业发展、电商带货、文化旅游、民俗传承和扶志扶智等方面调研乡村振兴,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穿梭田间地头,看特色农业致富路

“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让更多尼日利亚的人尝到瑶山雪梨。”这是来自尼日利亚的王小霞在参观完大路铺镇“瑶山雪梨”种植园和江华原地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储藏中心后发出的感叹。

江华处于南岭中心,潇水源头,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多汁香甜的瑶山雪梨,现已化身江华“乡村振兴果”。王小霞向当地六月香果业股份有限公司邹会龙经理详细了解了其种植和运营情况。在政府大力扶持种植瑶山雪梨前,邹经理是名下岗工人,而正在储藏中心进行着洗果、包装等工作的工人们,都是在家务农的农民。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良、产品销路的畅通,村里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依靠绿色产业脱贫致富了。

从田间地头到标准化作业基地,从特色农产品到“火爆”竞销品,留学生们一步步探索着江华县乡村振兴的“秘密”。

11.jpg

留学生们奔走在田间地头。

化身电商主播,学科技赋能创新路

“Hello!我是来自尼日利亚的王小霞,这是我的搭档:来自阿富汗的韩迪。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这个是本地人的苦茶,我们今天专门去了茶叶基地,茶叶非常好、很干净,喝起来的话,it’s so fresh,很新鲜。”7月28日,实践团一行人来到江华县电商产业园,体验这里的电商培训与直播带货。

到这里时,有商铺主播正在直播售卖瑶族特色农产品。留学生们发现,前一天在种植园看到的瑶山雪梨,今天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礼盒装产品,正在被全国各地的网民抢购。

王小霞和韩迪忍不住想自己试试。打光灯亮起,两位新主播你一言我一语,轮流介绍着手中的产品。

“瑶珍大米”“江华苦茶”“手工艺品”“自制辣椒酱”等产品轮番上线,留学生们用拗口的发音和生疏的词组向大家热情介绍着每一个产品的特点、优势及价格。从田间地头到互联网直播间,无形之间,一条乡村振兴之路的轮廓便已显现。

22.jpg

留学生们在直播带货。

身着瑶族服饰,走乡村旅游振兴路

在“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里,留学生们身着瑶族传统服饰,聚焦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

“这里的马路很宽,路面很干净,有观光车,还有这么多外地人来旅游……而这些,竟然都在一个乡镇里。太牛了!”留学生们参观着当地的学校、标志性建筑,体验着当地“瑶胞”们的日常生活。

晚上,留学生们来到“水口爱情小镇”,换上瑶族服饰,徜徉在灯光浪漫的小巷中。据当地政府人员介绍,随着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的颁布,水口等贫困镇彻底旧貌换新颜,依山就势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仅“爱情小镇”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这在以前,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003.jpg

留学生们身着瑶族传统服饰,聚焦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

同样的,在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圩镇宝镜村,来自乌克兰的李小安在一路与当地村民交流后不禁感叹,“太美了,以前从高铁窗户里看到中国乡村的画面,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如今真正体验了瑶族村子,让我更加喜欢中国的乡村。乡村旅游不仅让环境更宜居,还为村民增加收入,这真是妙极了。”

了解瑶族文化,话特色民俗传承路

在江华县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的特色古民居中,有六名身着特色服饰的老奶奶正在脚踩传统木质织布机,彩色的纬线在经线中交叉穿梭,平整密实的“家织布”正在制作中。

来自赤道几内亚的娜缇对此很感兴趣,她跑到一位奶奶身边蹲下,仔细观察着奶奶手中的每一个动作。

奶奶边做边和她讲解:“这是我们瑶族‘八宝被’,是女孩子出嫁时会准备的嫁妆。”在不远处的一块小方桌上,还摆放着奶奶们自己制作的头饰、鞋子、被子等精美的手工艺品。

瑶族织锦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八宝被的被单上集合了“犀牛望月、双狮抱球、麒麟送子、金龙出洞、丹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鱼”八种不同的图案,因而俗称八宝被。而这些图案,均是由瑶族手工艺人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

33.jpg

留学生们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鼓舞。”除了瑶族织锦,瑶族长鼓舞也是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留学生们来到江华县规划展示馆,瑶族长鼓舞传承人李阿婆已经在此等待大家。

每人一支长鼓,一字排开站在李阿婆身后,开始一板一眼地学习起来。手上对于长鼓的摆弄配合着脚下轻快的步伐,李阿婆耐心地向大家讲述着动作的细节和要领。

“太难了,我还是不会转鼓,但是这里的人几乎人人都会。”学习了半个小时后的小霞说。

目前,江华瑶族自治县很多中小学都有组织学生学习长鼓舞、练好长鼓操,瑶族长鼓舞成为了当地特色文化展示项目,瑶族文化氛围逐渐浓厚,更加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精神世界。

走进暑期校园,绘教育扶智筑梦路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歌声来自大圩镇第二小学。在这里,中南大学“山那边”支教团的同学们正带着孩子们为几天后的文艺汇演做最后的彩排训练。

音乐班的孩子们正在学习音准,唱着歌的孩子们见到留学生哥哥姐姐,看着他们不同于自己的肤色、发型,感到十分惊奇。

“哥哥,你们那里热吗?”

“姐姐,为什么你的头发和我们不一样呀?”

“姐姐,你的梦想是什么?”

……

孩子们一个个举手提问,留学生们一个个耐心回答。

隔壁教室,书法兴趣班的孩子们正在练习写毛笔字。王小霞和韩迪悄悄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拿起毛笔,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了“中国”二字……“中国文化真的是很神奇。”

44.jpg

留学生们与当地孩子在一起。

临别时,孩子们想给留学生哥哥姐姐们表演一首《最初的梦想》。

留学生们加入孩子们之间,听着稚嫩的童声唱出心中梦想时,娜缇的眼眶泛起热泪。“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看着他们的梦想,你会记起自己珍惜的梦想。”

读懂中国,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写道:“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这一路,江华千里瑶山层峦叠嶂。

从水口镇、大圩镇、大路铺镇、江华县电商产业园、种植园、民俗旅游景点,到体验瑶族长鼓舞、瑶族织锦……留学生们来到大山深处,感受乡村振兴、中国小康,看到真实的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万岁。”来自阿富汗的韩迪在本次江华之行的最后一天写下了这段文字。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宋云飞 秦怀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1/09/15/101447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