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城关中学校长何广东。
红网时刻通讯员 余娅 戴述明 侯海文 郴州报道
六月中旬的一个傍晚,郴州市安仁县城关中学的校园广播照常响起。
校长何广东清清嗓子,广播里传出《水手》的熟悉旋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歌声荡开来,从校长何广东的独唱,变成全校师生的大合唱。
过去三十年,何广东用这样的方式,与他的学生彼此温暖,踏歌而行。
“跌宕起伏”的教书路
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何广东的经历,毫不夸张。参加工作之初,何广东在安仁县偏僻的清溪中学任教,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围墙,也没有像样的操场,何广东教学生唱歌,陪他们打球,带着他们用丰盈的内心去抵抗物质的匮乏。
几年后,同去的年轻老师都走了,只有何广东还留在清溪中学。他喜欢讲台,站在台上,被孩子们纯真的目光包围,他沉浸在“为人师”的快乐中,甘之如饴。
因为热爱,所以竭尽全力。他先后在清溪中学、龙市中学担任校长,因为他,两所学校从寂寂无名逆袭成全县的“优等生”。三十六岁那年,何广东被评为“郴州市优秀教师”,不久之后,被派往上海挂职锻炼。
最是风光的时候,最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却一把将他从天堂拽进了地狱。
2006年,在上海挂职的何广东出现身体不适,回到长沙就医,被诊断患有恶性淋巴肿瘤,必须马上治疗。
“校长会不会死啊?”何广东生病的消息传到龙市中学,整个学校都变得悲伤起来。“别担心,我会回来的!”何广东一边在电话里安慰师生,一边安排学校的工作,一边接受化疗。
八个月里,他与死神艰难拉锯。每当疼痛、煎熬、绝望袭来之时,他会在病房里大声唱歌,他唱郑智化的《水手》,唱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唱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些和学生在一起唱歌的快乐回忆,成了治病的良药,帮他战胜了病魔。
何广东与学生交流。
活下来,为了“热爱的事”
“活下来的”何广东迫切地想回到学校。
他不止一次提起,病愈后的三年,他待在家中休养,看似安逸舒适,可每一个晚上,他都辗转难眠。那些闲下来的日子,他反复翻看自己在上海挂职时写下的两本教育笔记,感觉每一天都在“浪费生命”。
亲人朋友善意的劝说也无法打消他的执念。2010年,何广东通过竞聘,成为安仁县城关中学的校长。
也许是从鬼门关走过一趟,重回学校,何广东多了许多“不在乎”。他不在乎城关中学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关中学都是老百姓口中“扶不起的阿斗”;他也不在乎自己的将来,他常说“富贵非吾愿,名利非吾乡”,他想做的,只是把余下的生命,用在最热爱的教育上。
但有的人和事,他是在乎的。他在乎身边那些年轻热血、满是干劲的教师。在城关中学,他就像一株大树,为老师们遮风挡雨;他把自己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多次放弃职称晋升的机会,但过去几年,城关中学有十名教师晋升高级。
许多人慕名而来。一位老师说,听过何广东的事迹之后,她从其他学校考进城关中学。她想“离何校长近一点,让自己的理想更坚定一些”。
因为他们的加入,从2011年开始,城关中学的升学成绩年年攀升,一跃成为老百姓眼中的“明星”学校。人们说,城关中学的老师和学生,身上都有校长何广东的影子:乐观、坚毅、不服输。
何广东与学生在一起。
校长,要“被看见”“被听见”
城关中学不大,校园只有十来亩。几年前,何广东把校长办公室腾出来,让给老师用,自己挪到了一旁的小会议室。
说是会议室,还兼着广播站的功能。学校发通知、体育老师指挥课间操、学生播送校园新闻,都在这小小的办公室。何广东在这里办公,看着人来人往,来来往往的师生也能看到他。
何广东常常对师生说:“希望你们以我为标杆,向我看齐。” 这句话听来像是在要求师生,其实是在约束自己。他觉得,当校长,首先必须“被师生看见”。
这些年,何广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他坐在教室后排,和学生一起听课;在食堂的人堆里,陪大家吃饭;在午后的篮球场,和男生一较高下。何广东说,观看,参与,反思,才有发言权。
每天早晚,他准时开始校园广播,把在学校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化作声音,传递到少年的耳朵里。天气变冷,他叮嘱学生添衣带伞;学习懈怠,他为学生加油打气;考试临近,他嘱咐学生劳逸结合……从日常习惯的养成,到理想信念的锻造,关于成长的种种,都可以在何广东的“广播课”里听见。
一个人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何广东或许给不了孩子明确的答案。但广播里的那些唠叨、提醒、鼓励,那些校长走过的路,越过的坎坷,唱过的歌,在后来的日子里,教会了少年人向阳而生怎么写,以梦为马怎么写,教会了他们面对再残酷的命运,也不要轻易低下头。
来源:红网
作者:余娅 戴述明 侯海文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