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重点。教育,无疑是这一战略的最重要的支点。近年来,位于湖南湘西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泸溪,以其先行探索的深深足迹和强劲鼓点,破解了乡村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好路子。今年4月、6月、7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就推广泸溪经验先后三次做出了批示。红网时刻记者走进泸溪,深入各级各类学校、中心校、村小、教学点等地采访,将从贫困县办“好教育”、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进行系列报道,全方位“揭秘”教育扶贫的“泸溪经验”。
泸溪,以其先行探索的深深足迹和强劲鼓点,破解了乡村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
相关连接:“泸溪经验”启示录 | 贫困县办“富教育” 抓教育就是抓所有
红网时刻记者 周丹 湘西报道
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目前,依然是全国性难题。
而在泸溪,却有一番不一样的景象:全县在编教职工2937人中有乡村教师1989人,他们以山为伴,情怀如海,托起农村孩子的梦想,照亮乡村孩子成长的道路。自2010年以来,该县先后有300多名教师自愿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
近年来,全县还出现了教师“挖不走”现象,几乎没有一名教师被外地学校挖走。
泸溪到底是如何破解这道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的呢?
浦市镇长坪中心完小学生有序离开操场。
下得去
率先在全国出台津补贴政策
曾经,由于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专业成长慢等一系列原因,泸溪的乡村教师也一度大量往城市流动。2009年以前,县教育局每年收到的进程申请就有400多份,占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五分之一。
这个“危机”不容忽视!乡村教师没有出路,乡村教育怎么会有出路?
2009年,在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晓勇的主持下,县政府出台了正式文件,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2009年300元,2010年600元,2011年提高到1200元,2012年至今更是达到1400元,这在全国都少见。
乡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施,仿佛一根无形的指挥棒。2010年以来,有300多位教师申请到乡村学校任教。
周元英是浦市镇马王溪村小的一名班主任,曾经在浦市镇长坪中心完小执教,2014年,她以过硬的教学质量竞聘到这个岗位。“不包括五险一金,我一年能到手7万多。”周元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仅有1万多元的津补贴,年底还有绩效奖8000元,综治奖2000元,现在家里在白沙买了房,还买了一辆车。
红土溪村小教师结构老化,在任教师最年轻的也有50岁了。去年,迎来了白沙小学骨干教师杨青青,今年又迎来了骨干教师张晓燕。
杨青青包班了语文、数学,经过她一年的悉心教导,孩子们字也规范了,成绩也提高了,班级平均分增长了20多分。张晓燕的课堂活泼有趣,经常带着孩子边跳舞边朗诵诗词。眼瞅着新鲜力量的到来让学校重新焕发生机,校长张斌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该县每年还选派100名业务骨干教师到村小锻炼;每年将90%的新进教师分配到农村任教,3年不得调动,实行进城必考、职称晋升优先考虑乡村教师制度;针对艺体教师缺乏的地区,推行艺体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对农村已提交时只聘任到乡镇,进行“走教”式管理……“组合拳”的出台,稳住了乡村教师队伍。
马王溪村小廉租房。
留得住
给每个乡村教师在校内建一套房
有这样一组直观的数据:全县2937名教师中,有300多人来自外县市,但近5年来没有一人回去。2019年,该县调出教师为4人,而调入教师达24人。
教师“挖不走”,“留人”更“留心”成了泸溪教育的骄傲。
红网记者一连走访了多所学校,除了教学楼、办公楼设施,“廉租房”也是泸溪乡村校园的标配。
从2011年开始,1653套廉租房、216套周转房,哗啦啦在几十所学校出现了,全县乡村无房教师人手一套,有的学校甚至还有多。
周元英如今和爱人一起扎根在了这里。“我就是本地人村民,是从这个村小走出去的,”周元英说,“来我们这里的老师,每人都有一套廉租房,生活上也比较方便,交通也方便,教育环境不比城里差。”
为了招揽优秀毕业生,2016年,泸溪县制定了人才引进政策,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和“985”“211”学校毕业生分别给与10万元、5万元的安家补贴,3年来引进了28人。
201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高海芳,正是这一政策引进的人才,现任泸溪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她回忆到,大四上学期,她正在深圳某家中学实习,便接到了来自泸溪县教体局的电话,“有很多单位都给我打了电话,伸出橄榄枝,但泸溪是第一个。”
给她去电的是教体局人事股股长吴务生,“这些优秀伢子太‘俏’了,不早点下手不行呐!”
政治待遇上的倾斜,是另一个让乡村教师安心留下来的重要原因。该县将中、高级教师职务晋升指标直接分配到乡镇,分解到学校,农村指标高于城区学校。同时,该县实行农村教师评优评奖倾斜政策,将评选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0%的表彰指标向农村教师倾斜。每年表彰奖励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达150余名,教师个人最高奖励达5万元,利用春节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500余人,其中农村教师占70%,送去因难救助金12万元。
泸溪思源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结对帮扶向农村地区辐射。
教得好
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效应
泸溪教育师资哪里来?
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谭子好介绍,他们采取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特岗招聘、公开招聘等方式,及时配齐补足师资。
如何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乘数”效应呢?
泸溪县创新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学校同步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每所城镇优质校对口帮扶1到2所农村薄弱校,实行人、财、物、事“捆绑”考核,通过以强带弱的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快速成长。
目前,全县城、乡、村学校共结成125个帮扶对子,2000多名教师深度参与,增强了农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教育。
同时,依托以送教下乡、送教下村互动平台,加强教师轮岗交流,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更多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中心完小与片村小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0%、30%。自2016年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以来,全县共轮岗交流校长27人、中层干部15人、教师750人,为农村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在马王溪村小读6年级的石鑫怡成绩一直很好,她说:“以前在城里读书,现在在这里读书,感觉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有多媒体教室、喜欢的音乐美术课和很好的小伙伴。”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