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杨丽芳 唐雁琳 谢静 湘潭报道
1999年,刘美红来到湘潭市第一中学(潭中)教书。谷水塘的田田荷叶、陶公亭的飞檐翘角、红色钟楼上空的飞鸟,与潭中深厚的人文历史,陪伴了他的成长,沉淀了他的教育,让他倍感幸福。
2016年,刘美红履新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下属益智中学的校长,用六年的探索和实践描绘了一幅浪漫的教育图景——“幸福教育”。
2022年,刘美红站到了更大的舞台,掌舵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他一以贯之的仍是“幸福”二字——沉下心,做幸福的教育。
“无限向父母的角色靠近”
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与学生相处,刘美红在另一所高中学校工作时,便是如此。
高三的两个孩子早恋,被人拆穿,内心羞愧,甚至打算放弃高考。刘美红时任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他把这对早恋的孩子请到空教室,循循善诱。几个月后,两人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后来一起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刘美红这段时间里的“护送”,让两人处理好了个人成长和情感的关系。
爱生如子也一直是潭中的传统。在潭中,刘美红笃定,教师应“无限向父母的角色靠近”,教育应指向学生一生的幸福。
刘美红笑着坦言,自己站在校门口就开心,走进教室就兴奋,看到学生就心情很好。学生们也喜欢刘美红。高三学生会拿着笔记本找他签名,带着相机找他合影;因体重而自卑的学生,会在他的鼓励下,在夏天大方穿上短袖;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孩子,会在他面前卸下防备;拔河缺人时,学生会将他拉去当“壮丁”……
因脑瘫跛行的小伟(化名),坐着轮椅在潭中求学。年级组长胡秋香将他安排在靠近卫生间的教室,方便他如厕。教授《我与地坛》时,胡秋香领着学生与史铁生共情。当小伟读出“咱娘俩好好活”时,许多同学湿了眼眶。同学们意识到小伟的不易,小伟也向同学们敞开心扉。高中毕业时,小伟选择了师范类中文专业。他给胡秋香留言说:“在潭中求学,我变得自信、乐观,我很幸福……”幸福与爱的双向奔赴,在潭中流淌。
这件事,刘美红的思考起点是: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处理。
“教师最大的幸福在课堂”
1988年,刘美红大学毕业,到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刘美红回忆,学校的井水很甜。当时,他们喝的井水得拿着吊桶从深井吊上来;吊上来时,需要沉下心,桶才能平稳起来。刘美红觉得,上课和打水异曲同工,要沉下心。
刘美红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课,课堂并不出彩。课后,他气得将握在手中的粉笔捏断。自此,他沉下心来,仔细琢磨,在课堂中融入生活现象,并创造性地搭配湘潭方言。课堂逐渐生动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班上的物理水平也提升到了全县前列。刘美红心里甜滋滋的。
任益智中学校长时,刘美红提出“幸福课堂”改革。他经常对教师们说:“教师要把课上好,教师最高的尊严在课堂,最大的幸福也在课堂。”“学生喜欢你的课,自然喜欢你。”
他为潭中教师的成长谱了“四部曲”:首先是师德纯粹;然后是专业强大,新老教师结对,文化课教师每年参与高考同题考;再次是课堂教学督导评价——课堂是否有效有用有趣;最后,在赛课中成长……
200多名潭中教师被刘美红推着向前,成长有目共睹。2021年,思政课教师吴晴来到潭中,在潭中的第三年也是她从教的第四年,便获评湖南省教学能手,获得湘潭市“五一劳动奖章”。“有人引领,有人手把手教,在潭中教书很幸福。”吴晴说。
“不短视,做对孩子有益的事”
自制航天飞机模型、机械小车,进行科普知识线上问答、现场科幻作文大赛,制作AI科技视频作品……2023年10月,潭中第27届校园科技节热闹非凡。
差不多同时期,有科幻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在成都揭幕。潭中毕业生海漄获奖。海漄致辞时说:“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十几年前,潭中在海漄心中埋下关于科幻写作的种子,此刻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幸福如此具象。
“急功近利不是教育,也办不好教育。”从教36年,刘美红深知教育者不能短视,要做对孩子终身有益的事,“要让孩子在驰而不息的世界闯荡时,有用之不竭的创造幸福的动力源泉”。
刘美红任益智中学校长时,从不缺席益智中学发起的湘潭市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刘美红记得,学生贺紫语与乌石镇景泉中学学生结对后感慨:“我希望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这个活动到现在持续了十多年,吸引了更多的学校参与其中。活动也从最初的捐钱捐物、学生结对,升级为城乡教学互补、教师互促、学生互通的全面交流。“在心中埋下了关心社会发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种子,又何尝不是学生的幸福、教育的幸福?”刘美红笑着说。
刘美红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创造幸福的舞台。在潭中,学子“争做潭中代言人”,听着校友陈政清院士在CCTV《开讲啦》的演讲,追寻榜样之光;每周一,国旗下,“光荣的国旗手”展现潭中学子风采,激励同辈;每周一晚六点四十的“潭中TV”,展示学子对天下大事的关注;清明节,学生祭英烈、传承红色记忆;……这些,都指向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与师生交流,是幸福的事,也是刘美红常做的事。他在考虑让这件事更具仪式感一点:找间房子,放张桌子,摆几张椅子,每周挤出半天时间,等师生前来,凑到一起开“神仙会”。这是他的幸福,也是师生的幸福。教育因此会更添一些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丽芳 唐雁琳 谢静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