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24日讯(通讯员 李佳琪 白洁)文字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能从文字中获得什么力量呢?
12月20日,一场关于文字中生命的意义与力量的探讨,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湘江校区)展开。杂志社的编辑们与教育界的书友们一起,共读史铁生的作品《老屋小记》。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湘江校区)执行校长贺仁亮,湘江新区文联主席、湖南省校园文联副主席喻剑平,湘江新区文联副主席欧阳赞华,长沙市明德华兴智谷学校党政办副主任张润莲,长沙市明德华兴智谷学校初一语文老师黎雯,长沙市新华书店湘江新区业务经理范萍,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湘江校区)九歌文学社社长龙雅欣,以及由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湘江校区)师生代表组成的读书团队,参与了本次读书会。
贺仁亮为活动致辞。他表示,读书会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思想的交流船,可以与智者对话,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智慧,学习他们的乐观与坚强。希望阅读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
文字给生命以力量
文字中有价值与魅力。喻剑平从自己走上文学路的经历说起,提到了他眼中那一个个并联在一起的文字的意义:是人生的道路方向,是安抚内心的良方,也是无数历史故事中肱股之臣用以辅政的重要方式。对此,他以“以文抚心、以文辅政、以文附友”三个词概括写作的意义。
文字中有教育的力量。贺仁亮强调教育中的成全,就像《成全一棵树》中的孩子成全一棵并不完美的树苗的生命一样,教育人也应该成全孩子不同层面的优秀,成全孩子生命中的幸福。如此,亦能快乐自己。
黎雯从初识史铁生开始,娓娓讲述了她与史铁生的文字的故事。每一次读史铁生,黎雯都能从他丰盈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中得到新的感悟,有时是最好的友谊,相互了解、相处轻松;有时是从命运的苦痛中找到出路,感受幸福。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十几岁》杂志编辑周洁如此说道。史铁生的文字,犹如一位老人悠悠地讲着故事,总是那样波澜不惊,却又字字珠玑,蕴含着生活的力量。
生活的困境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该如何突破生活的困境呢?《十几岁》杂志副主编杨丽芳在史铁生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母亲的爱,余华的友情,笔下的文字,种种元素连接在一起,编织成了一张史铁生能能够“奔跑”的网。这就是史铁生突破生命困境的方式。
有人怀揣着毒药离开,却一直没有服下。毒药成了他灵魂的避难所,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最终,他回到渔村,成了救赎这里的希望。这是《老屋小记》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也是《十几岁》杂志执行主编余娅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她感叹说,我们一生有许多需要“药”的时刻,用来忘记痛苦,或者让自己放下执念……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斗志昂扬地接受命运,挑战命运。
史铁生始终在寻求、建构生命的意义,寻求冲破困境的方法。《毒药》是这样,《命若琴弦》也是这样。《十几岁》杂志编辑刘秋香谈道,《命若琴弦》中最动人也最温暖的东西,在于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关照与依存,那是构成人最柔软与最有力量的部分。或许正如文中的小瞎子说的那样,生命就是一台无尽无休的无聊的路。不过,一想到生命中遇到的那些温暖,可爱的人,我们依旧会发现,明日可期,未来有待。
《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一生都在追求一个虚假的目标,难道他的生命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吗?龙雅欣说道,“当他一次又一次拨响琴弦,当他一次又一次路过莽莽群山,感受自然草木,感受生命的过程,这些生活的过程,就是他的生命的意义。”
“拥有一个坚守着的梦想,或许也是让生活充满热爱的关键。”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湘江校区)九歌文学社社员陈镡琰如此说道。史铁生在书中塑造了一个特别的角色:U师傅。“U师傅总是守着她的梦想。她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或许不重要,坚守这样一份生活里的意义,才是U师傅的生活总是那么平静优雅、静水流深的原因。”
“愿我们都能如史铁生一样,划开生活中的痛苦与无奈,手握阳光,揽收芬芳。”张润莲如此寄语。
“如果说,总有人会给另外一个人力量,我相信,史铁生带给我们的信念力量是巨大的。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信念就是行动本身,正如我们今天齐聚在这里。”十几岁杂志社副总经理、《十几岁》读书会会长黄珺在最后的总结中这样说道。
本期读书会由《十几岁》杂志编辑唐雁琳主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琪 白洁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