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档案馆组织召开2024年档案管理及档案系统操作培训会。(资料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通讯员 张茜 长沙报道
“原以为复印成绩单要千里迢迢返校办理,没想到线上提交申请就可直接办理,太方便了!”湖南工商大学毕业生小李的经历,正是该校档案管理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湖南工商大学主动破局、锐意创新,以“技术赋能+服务优化+档案育人”的协同实践构建新工作格局,其探索成果不仅激活了档案资源价值,更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
技术赋能,筑牢档案管理数字基石
湖南工商大学自2014年开启档案信息化征程,2024年校档案馆成功获批学校数智工商3.0第二期建设项目,实现了校内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闭环。综合运用扫描、OCR识别等技术,对纸质档案进行精细化处理,常用档案数字化率高达95%以上。
以学生学籍档案为例,数字化处理后,存储成本降低40%,检索效率大幅提升,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服务优化,提升档案利用质效
学校于2021年开通档案远程利用服务,用户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提交档案利用申请。截至2024年底,远程档案利用占比已达70%以上,既为用户节省了办事时间,也减少了实体档案的磨损。
同时,学校全力推进阳光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涵盖档案全流程管理服务的制度规范,对电话接听、邮件回复等日常服务进行统一规范,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用户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
档案育人,厚植校园文化根基
湖南工商大学将档案育人深度融入日常工作,构建起常态化的档案育人体系。以“国际档案日”为核心宣传节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如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开展毕业生档案咨询活动、组织新老兰台人交流座谈会等。
此外,学校还与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合作,设计制作了精美的档案书签与明信片,作为毕业礼物赠送给毕业生,让档案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同时,档案馆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每年接收学生参与专业实践,与学院携手培育复合型人才。
通过技术赋能、服务优化、档案育人协同发展,湖南工商大学构建起“技术驱动服务升级、服务需求反推技术创新、育人实践深化服务内涵”的实践范式,在为学校“三全育人”注入新能量的同时,也积累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通讯员 张茜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