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湖及海岸演变与治理学术交流会在长沙理工大学举办 共探水利治理新径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唐栋 编辑:高芹 2025-10-20 16:05:18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7日,“河湖及海岸演变与治理学术交流会”在长沙理工大学举办。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0日讯(记者 汪衡 通讯员 唐栋)10月17日,“河湖及海岸演变与治理学术交流会”在长沙理工大学举办。来自全国水利领域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3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江河湖海治理创新路径,助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水利学会、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胡春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南理工大学唐洪武教授,湖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扬,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方琼出席会议。

方琼在致辞中表示,长沙理工大学深耕交通、水利、电力、轻工等领域,已建成“水利工程”“土木水利”等1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拥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学校长期为洞庭湖治理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期待与各界同仁深化合作,共同培养水利拔尖人才、攻克行业关键技术。

曾扬表示,当前湖南正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着力加强国家水网建设、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老水问题交织复杂挑战和洞庭湖水沙关系新变化新情势,推动洞庭湖保护治理取得了新成效。此次会议汇聚全国顶尖智慧,为破解洞庭湖及全国河湖治理难题提供了宝贵契机,希望专家学者多提真知灼见,为湖南水利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胡春宏教授表示,泥沙问题是河湖演变的核心驱动力,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等流域水沙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治理难度显著提升。他高度肯定长沙理工大学在泥沙运动理论、河湖模拟技术等领域的成果,呼吁学界加强多学科交叉,推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水利领域的应用,同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

在学术报告环节,12位专家先后作专题分享。主题报告中,唐洪武教授以“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水网水沙适配挑战与系统治理思考”为题,提出水网规划需兼顾水沙平衡与生态保护。清华大学傅旭东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邓安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沙理工大学伍志元教授等分别就流域泥沙动力学模拟、金沙江梯级水库泥沙调控、洞庭湖数字孪生应用等主题展开研讨,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河海大学、浙江省河口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的专家,聚焦持续冲刷下河势变化、黄河游荡段河势预测、三峡水库下游泥沙规律等议题分享成果;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则结合洞庭湖治理实践提出生态修复与泥沙调控的协同方案,引发现场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还同步召开了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全体参会学者共同见证了专委会发展的重要节点。会议闭幕式上,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蒋昌波教授总结会议成果,表示本次会议明确了河湖及海岸治理的核心研究方向,搭建了跨区域合作平台,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为国家水安全战略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唐栋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54/64/153661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