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郴州市第十九中学: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密码

来源:红网 作者:肖小月 编辑:高芹 2025-04-30 16:50:47
时刻新闻
—分享—

image.png

同学们展示劳动成果。

红网时刻新闻4月30日讯(通讯员 肖小月)在郴州市第十九中学的校园里,劳动教育正以一种“可触摸、可感知、可创造”的方式蓬勃生长。同学们在教室里水培豆芽、种蓝莓,指尖翻飞扎出传统发辫与纸鸢,更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复原古法造纸的千年智慧。

劳动课堂里的生命教育

2403班,周文秀老师开设了一堂“豆芽生长观察作文课”。同学们亲手浸泡豆种、铺陈豆种、调节湿度,记录下每一颗豆子从萌芽到舒展的全过程。“原来一粒种子要经历这么多考验才能破土而出!”学生小张激动说道。周老师顺势引导:“就像我们的人生,只有脚踏实地、用心耕耘,才能收获成长的果实。”

这种“从课堂到生活”的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规律,更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责任感。而为了更好养护班上的蓝莓树,同学们纷纷化身“小农夫”,学习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当第一颗蓝莓长成时,同学们翻土、授粉、施肥,计划将果实分享给喜欢的老师、家长的辛劳的父母......年级组长黄静表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让学生在汗水中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奉献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传统技艺中的文化基因

四年级学生围坐成圈,跟随教师曾丽萍学习传统发饰编织。一根根彩绳在指尖翻飞,不一会儿便化作“总角”“双马尾”等造型。曾老师边示范边讲述:“古人以发喻志,‘总角’象征纯真,‘束发’代表成年,寓意责任。扎辫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传承。”

2102班的班主任刘绪利和同学们共同开启了“穿越千年的对话”。他们将捣碎的构树皮蒸煮、抄纸、晾晒,复原蔡伦造纸术的古老流程。当一张张粗糙却充满生命力的纸张在阳光下成形时,学生小黄惊叹:“原来我们每天用的纸,是古人用汗水与智慧换来的!”王老师顺势引导:“造纸术的发明让知识得以传播,而今天的我们,正用劳动重新定义‘知识’——它不仅藏在课本里,更流淌在双手的温度中。”

劳动教育中的幸福哲学

自2022年郴州市“中国梦·劳动美——劳动精神伴成长”主题活动在十九中启动以来,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每周一的“美劳日”上,学生参与校园保洁、绿植养护;每年“爱心义卖”中,学生将手工艺品转化为公益基金;在“千家宴”活动中,学生与家长共同烹饪,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近期,又创新开展了劳动技能大赛。

来源:红网

作者:肖小月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8/74/149210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