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古典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刘铁芳接受红网记者专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4 月 23 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当短视频、AI 等新技术不断改变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有人不禁疑惑: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文字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还重要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古典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刘铁芳在接受红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读经典并不是 “复古追星”,而是在理解古人智慧的同时激活我们自己,让今天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挑战。经典阅读不仅是文化熏陶,更是对生命的兴发,意义殊为深远。
为何要读经典?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存在于其历史的深处,历史深处蕴含着个体生命扎根的可能性,也蕴含着个体生命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刘铁芳谈到,民族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 “老古董”,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塑造、筛选、解读、更新的智慧结晶。
中国一直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文教传统,从春秋孔子言“庶富教”、孟子主“善政不如善教”、荀子倡“美教化”,到汉儒“明教化”、魏晋“自然与名教”之辩、宋元理学教化、明代良知教化、清代礼教兴起。
再到近现代,梁漱溟依然强调“宁在教化”,牟宗三着力辩护“教化之大防”,徐复观亟亟提点“教化精神”乃儒家精神性格最伟大的一面,可见以教化为核心的古典传统贯穿于中国文化思想,并向世界贡献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古典教育制度和模式——科举制和书院。
显然,先贤的杰出思想并不仅仅属于先贤自己,同样属于历史,属于民族,乃至属于整个人类。古典时代先贤的思想其实就包含了一个民族在精神成人方面那些最关键的基因,或者说遗传密码。
“古人的智慧或许不能直接帮我们解决今天的技术难题,但能给我们‘好好生活’的心灵力量。” 刘铁芳说,读经典不是 “厚古薄今”,而是让孩子在倾听古人教诲的同时,更好地扎根当下,在古今中外的视野中认识自己。
青少年读经典,到底在学什么?
青春期的教育,核心是让孩子打开内心的 “真诚”,把自己放进更广阔的天地中 —— 去感受自然、理解他人、体验生命。
这种 “真诚” 从何而来?刘铁芳说,它来自孩子与周围人事的互动,来自 “看遍人间万物” 的体验,更来自文化的浸润。
正如《论语》中子谓伯鱼所云:“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过《周南》《召南》,就好像正面对着墙壁站立,视域无法打开,几无内在空间可言。
再如,“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意思是,《诗》能激发情感、观察社会、学会合群、表达不满,近能懂孝亲,远能懂报国,还能认识草木鸟兽,把人间万物带入自我之中,也把自我带入天地万物之中。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阅读经典能打开人的视野,根本意义是让孩子的内心‘空间’更开阔。”刘铁芳解释道,比如读诗,不仅能培养想象力,还能帮孩子打通与自然、社会、他人的连接。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是亲近自然,“兴观群怨” 是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在为孩子的心灵 “扩容”,让他们拥有更丰盈、开阔的生命状态。
简单说,从小读经典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温和有礼;面对丑恶会本能反感,看见美好会真心欣赏 —— 这就是经典带来的 “教养”,是刻进骨子里的气质。
AI 能替代青少年经典阅读吗?
“我一直所倡导的兴发教学,是对中国古典教育教学智慧的一种理论提炼,显然AI永远也做不到。”刘铁芳谈道。
一方面,兴发教学是在充分唤起个体愤悱状态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以促成理智思维的通达;另一方面,兴发教学的起点乃是《诗》,《诗》之兴、观、群、怨带出个体融入周遭世界的基础性状态,使之成为个体理智思维发展的基础与准备,避免个体思维发展的无根化。
例如,《诗经》“关关雎鸠” 的优美韵律、《楚辞》“路漫漫其修远” 的求索精神,不仅是语言的美学训练,更是在回答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哪里”的问题。
再如《论语》中 “因材施教” 的对话智慧、《哈姆雷特》中 “生存还是毁灭” 的价值拷问,让孩子们在矛盾中主动找答案,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反观 AI,它依赖数据和固定模式,只能高效处理 “已知世界”,但经典承载的是人类对 “未知”“永恒” 的追问 —— 比如 “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需要人们用一生去思考。
“在 AI 时代,我们更需要‘兴发’教育,真正的好教育,是触动人心的,是让孩子主动成长、找到生命意义的。” 刘铁芳认为,经典阅读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它让孩子在算法编织的信息网中,守住内心的温度、思考的深度,以及作为 “人” 的独特性。
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此时,和孩子一起翻开一本经典 —— 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让他在未来,做一个有根、有魂、有思想、有温度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