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3月7日讯(记者 李赛凤 张兴莎 通讯员 杨柳)“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去年资兴市特大暴雨中,州门司镇杨公塘村被冲毁的河堤是如何修复的吗?”沿着泥泞山路,穿过湍急河道,近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资兴市特大暴雨受灾区,将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搬进一线。
在杨公塘村重建现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教师蒋岑结合抢险救灾、河道疏通等真实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地质灾害防御技术要点。他指着修复后的河堤说:“正是运用无人机搭载的渗漏预警系统,我们才能精准定位隐患并快速处置险情。”课后,21级水管特岗生樊思感叹道:“灾后重建让我明白,水利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守护百姓安宁。”
东江水库教学现场。
下午,移动思政课堂在东江水库展开。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汉钦以东江移民博物馆为课堂,讲述水库建设背后的家国故事:“从舍家为国的移民精神到智能化水电站的攻坚历程,水利人始终秉持'廉洁奉公、敢为人先'的湖湘水利精神。”
课后分享时,24级水工工匠班的邓攀同学深有感触。他向同学们发出了以守护江河安澜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水利事业的祈愿。他的发言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水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移动课堂”模式,正是该校“锻心 铸技 凝能”育人体系的生动实践。通过“领导讲‘开学第一课’”“电站课堂”等创新形式,学校构建了专业认同、技能培养、产教融合的全链条育人机制。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常世名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育更多'立公心、懂水利、强手脑'的基层水利工匠,为乡村振兴贡献水电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凤 张兴莎 杨柳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