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蒋俊伟 长沙报道
用坚守诠释教育初心,以爱心点亮学生未来,从教10多年来,邵阳市第三中学教师刘利始终扎根教育一线,用细腻的关怀与科学的方法,为无数迷茫的青春指引方向。她常说:“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治愈心灵的过程。”这份信念,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
以心换心,拨开阴霾
期中考试后,刘利发现班上的学生小青(化名)变得异常沉默。曾经活泼开朗的她,如今眼神空洞、独来独往,作业本上潦草的字迹透露出深深的倦怠。更令人揪心的是,在一次自习课上,作为班主任的她偶然瞥见小青手腕上浅浅的伤痕。她当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利没有贸然询问,而是通过每周的“心里话周记”默默观察。小青在周记中写道:“我感觉自己像被困在黑暗里,找不到出口……”字里行间的绝望让刘利心痛不已。她利用课后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小青谈心,逐渐了解到小雨因家庭矛盾长期压抑,加之学业压力过大,精神压力极大。
刘利立刻联系了小青的父母。起初,家长不愿直面问题,认为孩子“只是矫情”,不想读书,逃避问题。刘利通过多次与家长耐心沟通,希望家长引起重视,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她为小青制定了个性化学习计划,每天抽空陪她散步、聊天,鼓励她参与班级活动。半年后,小青的周记里出现了久违的阳光:“谢谢您,就老师!我终于敢抬头看天空了。”
宽严相济,融化坚冰
另一个让刘利倾注心血的学生是小殷(化名)。父母离异后,小殷跟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小殷逐渐变得暴躁易怒,不仅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还偷拿他人文具,甚至公然顶撞班干部。同学们对他避之不及,他却满不在乎:“反正没人喜欢我!”
刘利没有急于批评,而是从细节入手。她发现小殷擅长写作,经常夸他文章写的好,有当作家的潜力,并任命他为班级“纪律监督员”。起初,小殷不屑一顾,但刘利坚持每周找他谈心,既肯定他的进步,也严肃指出问题。一次,小殷因打架被请家长,刘老师没有指责,而是带着他看了一个视频,是关于他父亲在外面辛苦赚钱的视频,看着看着,小殷情不自禁的红了眼眶:“老师,我是不是很糟糕?”刘利轻拍他的肩膀:“你可以成为一个很棒的孩子。”
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引导,让小殷逐渐敞开心扉。他不再用拳头解决问题,反而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毕业时,他在给刘老师的留言卡上写道:“您是我生命里第一束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刘老师像一盏灯,总能在我们最需要时点亮方向。”学生小涵感慨道。家长们也纷纷称赞:“她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
教学上,刘利同样精益求精。她深耕思政教学,创新教学设计,常常将枯燥的政治教学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始终名列前茅。她多次参加省市级教学比武活动,并荣获教学必须一等奖!她撰写的教育论文多次获市级奖项!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刘利始终坚守着“以爱育人”的信念。她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唯有真心才能叩响心门。”在平凡的讲台上,她继续用春风般的教诲和暖阳般的爱意,守护着一颗颗年轻的心,让希望的种子在泥土中悄然发芽。
来源:红网
作者:蒋俊伟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