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羿莎。
【教师资料】
羿莎,女,汉族,生于1975年7月,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现任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兼任青竹湖教育集团总校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2021年被聘为“国培教育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生涯规划师(中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长沙报道
从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求学,到毕业回母校任教,二十七载,羿莎从青涩班主任成长为百年学府掌舵人,岗位在变,初心未改。她心怀赤诚深耕一线,获全国赛课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以教师、校长、政协委员的三重身份,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羿莎眼中,荣誉只是教育旅程的注脚,比之更珍贵的,是学生眼中被点燃的光芒、成长中的顿悟,以及多年后爱与信任的回响。
羿莎送高考学生去考试。
教师羿莎:匠心育人,点亮心灵之光
“教育不是修剪枝叶,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生长姿态。”这是羿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1998年大学毕业回到母校长沙市第一中学任教起,羿莎便以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的身份,开启了她的教育生涯。
在羿莎的课堂上,“课前三分钟”激趣活动,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充满活力,至今仍被许多学生怀念。学生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见解、故事或才艺,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羿莎回忆道:“记得有一位内向的女生,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分享,逐渐变得自信开朗”这件事让羿莎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除了日常教学,羿莎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她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曾连续多年为高三学子和家长举办心理讲座。
在采访中,羿莎分享了一个关于“一碗面”的故事。初任班主任时,她发现班上有个学生经常迟到,原因竟是为了买早餐。羿莎没有责备他,而是默默地为他准备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这份温暖与理解,让学生深受感动,在老师的关注和关心下,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羿莎感慨道。
羿莎参加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有约”师生座谈会。
校长羿莎:锐意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羿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锐意改革的领导者。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浪潮,她以果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成功应对挑战。
2018年,新高考“3+1+2”选科模式在湖南落地。时任教务处主任的羿莎知道,这一改革关乎万千学子的命运。她带领团队连续几周深夜加班,将晦涩的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选科避坑指南》,推动开发智能排课系统,反复论证“大走班”与“小走班”的优劣。
最终,在2021年新高考元年,长沙市第一中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2021年盛夏,在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民转公”改制过程中,羿莎同样展现了她的领导力和担当。
面对6000名师生的身份转换难题,时任青一校长的羿莎掷地有声地承诺:“改制不改初心,改制不改质量!”
接下来的一年,成了羿莎的“攻坚战”。她带领团队与教师面对面深谈,组织座谈会倾听诉求,无数次奔走于区委、区政府与教育局之间,为学校和教师争取最大权益。最终,近300位教师入编,学校成功完成改制,成为湖南省“公参民”转制的示范样本。
2024 年,羿莎再次回到长沙市第一中学,作为校长,她的心中常萦绕两个沉甸甸的问题:这所百年名校的红色文化传统如何传承?又该如何让青年学子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于是,推动开发“行走的思政课”,由政治、历史、语文、音乐四学科教师联手,挖掘学校及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出一堂行走的、有风景的、多学科融合的思政大课堂,让孩子们在实景和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秉持“大爱与担当”的教育理念,羿莎鼓励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活动,“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关怀; 金晖行动”走进社区,为老人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走读湘江”项目组带动上千名青少年参与低碳实践。
截至目前,长沙市第一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人数已突破1400人,人均年服务时长超50小时。2024年,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羿莎坚持遵循“教师优先发展”的办学逻辑,全力打造教师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长沙市一中丁维维老师荣获一等奖,这是本届比赛湖南队夺得的唯一一个全国一等奖!
2024年,长沙市第一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是全国教育系统内集体最高荣誉。“作为校长,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羿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是一项静默的耕耘,需要耐心、坚持与信念。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为每位老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要致力于让每一位师生绽放光彩。”
羿莎参加教师活动。
政协委员羿莎:建言献策,为教育发声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作为湖南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羿莎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她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用一份份提案为教育发声,为学子护航。
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羿莎每年平均提交2篇以上提案。从《关于课后服务的建议》到《关于建议优化教辅资料征订政策的提案》,再到《规范办学行为从招生开始》,她的每一份提案都直击教育痛点,呼应社会关切。
“2021年冬天,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份关于学生烦恼的问卷,58%的学生写着‘成绩焦虑’,18%写着‘亲子关系’。”羿莎回忆道,“这让我深感震撼,也坚定了我要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声的决心。”于是,她连夜整理数据,写下了《持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将“孩子的心事”带上省两会。
对于当前教育生态中的功利化倾向,羿莎深感忧虑。“如果分数成为唯一标准,教育就背离了它的本质。”她强调,“立德树人、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她正在准备关于取消“高考成绩屏蔽机制”的提案,认为这一政策反而引发了网络“隐形狂欢”,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采访的最后,羿莎表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作为教师、校长和政协委员,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