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欧阳陵江:23 年扎根职教,以“指南者” 之心育匠才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丹 艾嘉怡 编辑:高芹 2025-09-10 12:45:43
时刻新闻
—分享—

【教师资料】

欧阳陵江,男,汉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在湖南省职业院校开设“多轴加工技术”课程,组建“智能制造”“先进切削工艺”等研究团队,为飞机发动机制造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带头人。他坚守职业教育23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其中获国际一等奖1个,国家级一等奖3个,培养的学生中4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多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他建设的工作室,为湖南省智能制造装备升级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湖湘工匠”“湖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2025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

“学校培养了我,我也要为学校培养更多高端数控技能人才”

1999年,欧阳陵江考入湖南工业职院数控技术专业。当时数控技术正处于风口,学校也是湖南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之一。导师张导成“要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目标,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谆谆教诲,让欧阳陵江一直铭记在心。

毕业时,欧阳陵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数控铣高级工证书,在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数控技能大赛中斩获数控铣项目第二名。当时,面对众多企业的高薪招揽,他毅然选择了留校任教。“学校培养了我,我也要为学校培养更多高端数控技能人才。”欧阳陵江说。

从教23年来,不管是教学日还是寒暑假,实训车间总能看到欧阳陵江的身影。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德尧说,数控中心的每台新设备,都是欧阳陵江充分调研并钻研掌握操作方法。

在欧阳陵江的带领下,学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走在先列。

2011年,在欧阳陵江的建议下,学校购买了第一台五轴加工中心,也是华中数控研发的第一台五轴加工中心。

然而,当时全国鲜有相关课程和书籍。欧阳陵江和团队成员一边查阅外文资料和最新学术论文,一边通过大量实验开展应用研究,经常一整晚泡在实训室里。2018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开设《多轴加工技术》课程,当时,多轴技术是行业前沿,但如何将其系统化、标准化地融入教学,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欧阳陵江带着学校的其他年轻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回来后将海量的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和老师们一起打磨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就这样,一个完整的“多轴加工技术”课程体系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起来,不仅被评为省级一流核心课程,用于校内人才培养,同时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技术培训。

欧阳陵江正在对学生进行指导。

“好学生都是陪出来的”

在欧阳陵江教过的学生中,有10多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超半数已经是企业的数控技术技师,去年5月,欧阳陵江还与3名学生共同站上第二届“湖湘工匠”的领奖台。

教学成果丰硕,学生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但欧阳陵江第一次上课时,差点被学生赶下了台。

第一节课上,欧阳陵江用Mastercam(基于PC平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讲复杂的三维曲面造型。“我讲得很兴奋,但学生们听懵了。”欧阳陵江回忆,当时学生们课后都说听不懂,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开始改变。“先慢后快”是欧阳陵江的教学方法,先提出1到2个问题,学生解答后及时给予表扬,再逐步增加内容,一节课最多讲8到10个知识点。

陪伴与鼓励一直贯穿在欧阳陵江的教学中。他说,让学生有成就感非常重要,让学生们在一个个进步中获得信心,集小胜为大胜。“因为我自己做事情,一点小成绩就能给我动力,所以设身处地想,对学生也应该这样。”欧阳陵江说。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学习经历,欧阳陵江的学生唐未、陈灌生、郭耀远异口同声地说:加工10个小方块。这是欧阳陵江独创的技能考核。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备战技能大赛,学生们要完成连续加工10个金属立方体,每个小立方有6个尺寸,每处精度必须控制在0.03毫米内的任务,如果出现任何失误就要从头再来。郭耀远说,从一开始制作塑料小方块到加工钢块,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然后想办法解决,这样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就对机床的运动、刀具切削、装夹方式、测量手法有了全面的理解。“我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现在,郭耀远是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

“你要是不相信自己,总得相信我的眼光吧?我看你呀,一点问题也没有!”2005级学生卜伟伟至今记得第一次操作数控机床时的场景——面对那么大的“铁疙瘩”,他手心冒汗、不敢动手。老师话语里的鼓励和信任,让他心里的忐忑一下子消散了。“那一刻,感觉他就像海上的灯塔,一下子就把我眼前的路照得亮堂堂的。”卜伟伟说。欧阳陵江不仅坚持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他身上勤奋、细致、爱钻研的特质,更潜移默化的卜伟伟也养成了同样的习惯。凭借这种精神,卜伟伟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与第二届“湖湘杰出工匠”。

学生们训练时,欧阳陵江也从未缺席。带集训队备赛的日子总是在暑假,欧阳陵江已经错过了好几年父亲的生日。“今年他爸爸生日,又是我带着孩子去的。”欧阳陵江的妻子张剑是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她说丈夫白天教学、晚上陪练,而且不管多晚,他都会把第二天要上的课提前备好。“在家的时候要么接电话,要么让我们别说话,哪怕工作再忙他也会批改学生的作业,”张剑笑着说欧阳陵江就是个“工作狂”,但工作之余,他还会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学习行业的发展趋势。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灌生也是欧阳陵江的学生,他说虽然自己已经毕业多年,但现在如果在工作上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还是会找老师寻求思路。

“他不仅技术过硬,还从不吝啬资源共享”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欧阳陵江牵头成立了“湖南省多轴加工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智能制造”“先进切削工艺”等研究团队,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

他带领团队为长沙第三机床厂优化改进生产制造工艺,提出铝合金开粗加工新工艺,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超500万元;为湖南某水泵厂研发新型叶轮提供试制服务,助力这一涉及国防安全的重要课题成功验收;还与某传感器生产单位合作,开发了能耐受万米地下高温高压的石油压力传感器保护壳,突破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他啊,技术过硬、不怕麻烦,而且特别好打交道,从不吝啬资源共享”说起自己的合作伙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的谢辉对欧阳陵江评价特别高。谢辉的团队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6年多的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定期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目前合作的复杂薄壁件加工工艺开发项目已经达到了10多项。

在欧阳陵江看来,技术的价值不在于“独享”,而在于“共用”。既用技术培养能担重任的学生,也用技术服务不断迭代升级的产业,更用技术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欧阳陵江说,他和学生们有一个微信群,名叫“指南者”,群头像是个北斗的logo。在他看来,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技术,更要帮他们找准人生航向,这便是“指南者”的深意。而他这份教育初心,也在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他培养的工匠人才源源不断涌向制造业一线,以扎实的技能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筑牢“强筋健骨”的根基。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丹 艾嘉怡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3/54/152702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