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师者如光丨张晓兵:守教育初心 践报国使命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任晔 李丹 编辑:曾小颖 2025-09-09 18:07:1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师者如光,虽微致远,滋养心灵而无声。湖南这片热土,历来浸润着崇文尚学的深厚底蕴,传承着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在三湘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扎根一线、坚守三尺讲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红网时刻新闻再度推出《师者如光》系列报道。我们将对准这些平凡却闪光的教育工作者,让 “师者之光” 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湖南教师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与担当作为。

9月9日,在湖南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湖南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张晓兵教授发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任晔 摄影 李丹 长沙报道

“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比自己更有出息的接班人。”9月9日,在湖南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上,湖南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张晓兵教授的发言掷地有声。他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为底色,用十年耕耘交出了一份“教学+科研+育人”的三维答卷。

“国家需要就是方向。”张晓兵带领团队将新冠检测试剂研发、国产仪器攻关等“卡脖子”课题融入课堂。学生们亲手调试配方,看着课本上的化学公式转化为基层医疗中的“检测利器”,真切理解了“为什么学化学、为谁做科研”。

“当学生用我们研发的试剂缩短检测时间时,他们眼里的光让我坚信——科研报国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张晓兵说。

十年来,团队牵头教育部“101计划”分析化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建成7门国家级金课,编写17部核心教材,组建2个分析化学国家虚拟教研室,联合130余所高校共建教学共同体。更令人振奋的是,学生从“课堂提问者”蜕变为“科研攻坚者”,斩获60余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其中12项国家级一等奖。

“把真实课题搬进课堂,让学生直面国家需求,这是黄大年精神赋予我们的教学智慧。”张晓兵如是说。

“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张晓兵团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实现三项突破:研发20余种核心成像探针,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采用;疫情期间首创核酸适体检测试剂,将检测时间压缩一半;攻克SPECT仪器核心元器件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让基层医院能低成本诊断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

“过去十年,围绕化学生物传感核心方向,团队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科研能力的认可,更是彰显了团队深耕专业、服务国家的担当。”张晓兵表示,团队始终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为使命,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百姓可及的“中国智造”。

“黄大年精神不仅是科研报国,更是育人情怀的传承。”在俞汝勤、姚守拙、谭蔚泓等院士带领下,42人团队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生态:60岁老教授清晨进实验室指导学生,30岁青年学者在国际顶刊发声;老教师倾囊相授十年备课笔记,年轻教师手把手教慕课制作。

“遇到难题时,没有资历深浅,只有共同攻关。”张晓兵介绍,团队已为湖南高校培养50余名教学科研骨干,其中15人牵头省级重点项目,20人成为学科带头人,“这是我们最珍贵的‘成果’,也是对黄大年精神最好的传承”。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荣誉,更是责任。”张晓兵介绍,接下来团队将聚焦三大目标:育人上,播撒“科研报国”种子,培养分析化学拔尖人才;科研上,攻克高端传感材料等“无人区”;服务上,建设产学研示范基地,让技术落地疾控、药企等领域。

“我们愿以每一堂课、每一个实验,点亮学生的报国梦,共同绽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荣光!”张晓兵最后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任晔 李丹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77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