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合拍的00后·三下乡|白水洞村“数字焕新”记:长理学子让乡村文旅资源“活”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邓祎琳 陈羽 编辑:高芹 2025-07-22 19:07:5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22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邓祎琳 陈羽)近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走进邵阳市新邵县白水洞村,聚焦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当地文旅资源“活化”新路径。

“我们村依托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实行‘一基三园’的发展模式,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白水洞村党总支书记曾庆武向实践团介绍。白水洞村底蕴深厚,是“国家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被文化和旅游部向国家发改委推介为“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实践团成员在白水古院内进行影像信息采集。

调研首站,实践团来到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的白水古院。从窗棂纹路到飞檐雕花,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典型晚清庭院式砖木结构四合院的每一处建筑细节。“白水古院承载了我们几代人的记忆与乡愁,自我小时候记事起就有这么一个院子了。”七十多岁的村民曾爷爷感慨。

围绕“如何推动白水古院这一乡土文化地标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乡村文物资源的永久保存和活化利用”等课题,实践团成员继续深入走访两宜寺、简氏节孝坊等古建筑及其周边农户,收集建筑信息与文化故事。

“我们这里的景点盼着‘走出去’,我们这里的古院等着‘活起来’!”村委会负责人谢云新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期待。后续,实践团将依托数字技术的交互性优势,设计“云游白水洞”数字地图,多层次、全景式呈现古建景观的地理位置、原貌特征、历史文脉等,让乡村文化资源搭载“数字化快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邓祎琳 陈羽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1/66/151473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