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合拍的00后·三下乡丨“七彩假期” 添亮色:湖南一师实践团带苗娃解锁漆扇技艺

来源:红网 作者:吴艺村 蒙梦诗 蒙家康 包念知 编辑:高芹 2025-07-28 12:08:1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28日讯(通讯员 吴艺村 蒙梦诗 蒙家康 包念知)七月的黄桑山区,溪涧潺潺绕青峦。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云岫童行” 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带着满满一箱漆艺材料走进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黄桑明先学校,为“七彩假期”夏令营大营的孩子们带来一堂妙趣横生的漆扇课。当苗族银饰纹样遇上千年漆艺,大山里的课堂瞬间变成非遗传承的小小工坊。

古韵新声 苗乡课堂的漆艺启蒙

DSC_2733.JPG

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解漆扇知识。

“你们知道吗?我们苗族的银饰锻造和这漆扇工艺一样,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呢!” 志愿者唐佳怡举起一把素白团扇,向孩子们展示着课件里东汉漆器的纹样。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奁,到苗族同胞生活中常见的漆绘背篓,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听着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

六年级的小嫦(化名)指着图片里的漆盒惊呼:“这个花纹和我奶奶的银项圈好像!” 一句话点燃了课堂讨论的火花。志愿者顺势铺开带来的天然大漆、桐油和各色矿物颜料,棕褐色的漆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让从未见过漆艺原料的孩子们啧啧称奇。

指尖生花 山水间的创作盛宴

DSC_2773.JPG

孩子们动手制作漆扇。

“现在请大家当一回小小漆艺师!” 随着志愿者一声令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竹制扇骨。苗族男孩小辰(化名)小心翼翼地将金箔色漆滴入清水,笔尖轻搅间,水面立刻漾开细碎的光斑,像极了苗家姑娘绣花裙上的银饰反光。“老师你看!像我们苗寨赶集时的灯火!” 他举着扇子欢呼,引得周围同学纷纷效仿。

女孩们则偏爱将靛蓝色漆与朱砂红交融,晕染出的纹路恰似黄桑峡谷间的晨雾。六年级的小怡(化名)特意在扇面角落画了个小小的牛角纹,“这是我们苗族的图腾,要让它和漆扇做朋友。” 志愿者们穿梭在课桌间,手把手教孩子们掌握漆液的流动节奏,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和窗外的蝉鸣交织成夏日里最动听的乐章。

薪火相传 大山里的文化传承

“为什么漆要放在阴房里阴干呀?”“我们苗绣能和漆扇结合吗?”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围着志愿者抛出一连串问题。实践团带队老师周玲拿出随身携带的《中国漆艺史》,指着书中苗族漆绘器皿的图片说:“这些老手艺就像山里的古树,你们的创意就是新抽的枝芽。”

DSC_2770.JPG

孩子们活动合影。

活动最后,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在教室合影。有的扇面绘着黄桑瀑布的剪影,有的融入了侗族鼓楼的轮廓,更多的则是苗乡孩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要把扇子送给在家里的田间劳作的奶奶,告诉她这是我们自己的宝贝手艺。” 小晴(化名)的话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据了解,“云岫童行” 实践团此次在黄桑明先学校开展的 “七彩假期” 夏令营,特意将非遗技艺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这堂漆扇课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文化根脉的种子 —— 就像黄桑山区的幼苗,终将在时光里长成参天大树。

来源:红网

作者:吴艺村 蒙梦诗 蒙家康 包念知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1/62/151595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