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袁晴 何湘婷 溆浦报道
7月5日至12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墨韵橙乡”振兴团队一行10人来到洑水湾村,他们用青春智慧为洑水湾村续写“背土成金”的故事,用科技赋能“橘乡”的乡村振兴。
在怀化市溆浦县大江口镇洑水湾村,有一个传递三十余载的“背土成金”的故事。从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肖时湘带领村民用竹篓背土填石栽橘开始,到今天先后5任村支书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村民将石头山变成“黄金果园”,让柑橘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背土成金”的故事也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洑水湾人前行的精神火炬。
如今,如何拓宽销路让柑橘走出大山等问题,成为第五任村支书肖波面临的最大难题。
团队成员正在实地考察。
针对肖波面临的难题,振兴团队成员经过深入调研走访,建议他提炼“石缝生长”故事和“富硒土壤”种植等独特卖点,用“亮眼包装”和“精彩故事”,大力提升洑水湾村柑橘的“品牌影响力”,形成差异化宣传点;改进同质化包装,可以将“背土成金”故事、屈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在包装上印上历任书记的奋斗语录,设计可降解的“竹篓造型”礼盒,让每箱柑橘都成为传递奋斗精神的载体。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手段,让“养在深闺”的好果“破圈”生长。
柑橘园的黄龙病和同一片果园有的果子甜、有的酸的问题,是种植大户肖时楚最头疼的问题。团队成员、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罗赛男建议,黄龙病是柑橘的“癌症”,必须严密防控,要定期打药,及时阻断传播途径;柑橘果实膨大前最易感染溃疡病,要在幼果期喷洒保护性药剂;平时要少用化肥,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透气,增强树的抵抗力。同时,村里可组织编写《柑橘种植手册》,统一施肥时间、修剪强度、病虫害防治的药剂用量等,以提高柑橘的品质。她还建议,改变过去按个大个小定价的传统,参照甜度分级定价,让酸甜口感成为定价标尺,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团队成员正在手绘墙。
为了给橘乡打造“看得见的文化”,振兴团队结合自身文化设计方面的专业特长,建议在村里的柑橘园岔路口,打造“橘香驿站”,既方便游客休憩,又能展示“背土成金”的奋斗故事;在村委会周边,增设文化展架,将“背土成金”的奋斗故事与柑橘产业的发展脉络巧妙串联,让游客在远眺山水时,既能读懂这片土地的精神密码,也能了解柑橘产业的成长历程;在村内空旷地带,建设“议事长廊”,让村民有处商量村务、交流种植经验。
连日来,团队成员还冒着烈日酷暑,为村里量身打造的二十四节气和产业二组主题墙绘。如今,这些墙绘让村里的墙面告别了斑驳,添了几分鲜活色彩,为改善村容村貌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亮色,让村子成为宜业又宜居的美丽乡村。
来源:红网
作者:袁晴 何湘婷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