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稻田里的初体验 湘大学子新化直播“插秧吧”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文舒琪 吴秀丽 杜艳萍 编辑:曾小颖 2025-07-13 20:45:3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文舒琪 吴秀丽 杜艳萍)近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拱门公益传播团队在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润民村的稻田里开启“插秧吧”公益直播。

“拇指、中指、食指配合握住秧苗,插入泥土约2-3厘米,让泥土刚好覆盖住拇指指尖,这样更利于秧苗扎根生长。”镜头前,返乡创业新农人、新化县种粮大户李俊裤脚挽起,赤足站在水田里,手中攥着一束翠绿秧苗,向线上观众细致传授着插秧要领。

李俊在田间指导团队成员插秧。

团队成员杜艳萍也踏入水田,亲身体验插秧劳作。“左手分秧、右手插苗。右手插苗时,左手要这样——”李俊俯身示范动作细节,左手捏起一束秧苗,拇指与食指灵巧地捻动,“提前把下一株苗挤到指尖,动作连贯了,速度自然就快了!”在李俊的指导下,插秧新手杜艳萍之前略显生疏的操作明显改善。

李俊介绍其种植的水稻。

李俊还道出了水稻生长的“时间密码”与种植“良方”:“早稻与晚稻生育期较短,约100-120天,播种需稍密;中稻则拥有长达150天的生长期,有充分时间分蘖,种植可稍疏。”“原来种田有这么多学问!”“主播好样的!”弹幕中的称赞不断刷屏,直播间化身为生动的农耕知识教学现场。

李俊在直播中坦言,这条返乡创业路并非坦途。起初,所有人都对他本科毕业后回乡种田的选择感到不解,而他说:“总得有人回来,把田种好,把饭碗端得更稳。”质朴的话语中满是坚定与热忱。非农学专业的他找到本地合作社的师傅学习农机操作知识,将专业所学倾注于家乡沃土,最终以实实在在的丰产赢得了一致认可,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新农人。

而他与水稻的故事并不止步于家乡的稻田——2024年10月,李俊作为农业技术志愿者远赴非洲,在马达加斯加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从亲身体验的田间课堂,到云端传播的乡村风采,湘大学子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力量赋能乡村,为新农人的耕耘故事与游家镇的蝶变之路,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文舒琪 吴秀丽 杜艳萍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1/57/151230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