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娃“手机瘾”难解?湖师大实践团用短视频“破题”!

来源:红网 作者:罗馨婷 郑舒雨 谢宛铮 编辑:高芹 2025-07-11 11:41:45
时刻新闻
—分享—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与茶陵县界首镇党群活动中心党建干部陈宝连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7月11日讯(通讯员 罗馨婷 郑舒雨 谢宛铮)“这份报告做得非常好!我们已经转发给村里的小学和幼儿园,让大家都能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7月9日,株洲市茶陵县界首镇白洲村党建干部陈宝莲致电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心田耕映,影润乡童”暑期实践团,高度评价该团队完成的实践报告,称赞其为乡村家庭、学校及基层政府制定短视频使用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提升了乡村数字素养教育水平。

实践团的调研深入揭示了乡村儿童媒介素养面临的现实挑战。“那天我一进门吓一跳,还以为进贼了!结果是我家孙伢子在屋里到处翻我藏起来的手机呢!”调研期间,白洲村一位六旬奶奶向实践团成员倾诉了小学二年级孙子沉迷手机的烦恼。这样的困扰在留守儿童监护人群体中并非个例。然而,简单粗暴的禁止往往收效甚微。

为切实了解留守儿童在媒介使用、家庭监管和教育资源获取等方面的困境,6月28日至7月4日,实践团在白洲村开展了扎实的调研工作。他们向村内小学留守儿童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焦点小组访谈,并深入访谈留守儿童家长、白洲小学校长及教师、村总支部委员会党建专干等关键人群,深入挖掘当前乡村数字素养教育的短板与实际需求。

调研揭示了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家长认知存在偏差:留守儿童家长普遍知识水平有限,易受网络信息误导,对短视频负面影响存在较大刻板印象,难以有效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媒介认知。二是隔代监管力不从心:儿童多由祖辈照看,对电子设备使用的监管普遍不足。三是教育资源获取困难:在生源减少、小学合并的背景下,留守儿童上学通勤时间增长,这也增加了他们接触优质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向白洲小学报告了调研结果,并向村委会提出具体建议。首先是推动家校联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机媒体使用规范。其次要提升家长媒介素养:为家长开设媒介教育相关课程,帮助家长客观认识短视频等移动媒体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学会有规划地引导孩子观看内容。另外需要进一步丰富课后活动:有效利用村里现有公共场地资源,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活动选择,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实践团还在白洲小学开展了“我要当导演”等主题支教活动,教授孩子们拍摄、制作短视频的技巧,寓教于乐,初步培养孩子们辨别短视频内容真伪与价值导向的能力。

对于此次实践活动,白洲小学校长张晓华给予了高度肯定:“实践团的到来,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新颖的学习体验,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罗馨婷 郑舒雨 谢宛铮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1/55/151188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