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7日讯(通讯员 陈宬翰 谢龙)烈日炎炎,暑气蒸腾。近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星辰志愿服务队走进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队员们探索传统农业与现代机械的融合路径,在金黄稻田中读懂自然的“课堂”,于智能设备里看见科技为农业注入的蓬勃动能。
七月流火,稻田翻滚着金色浪涛。正处“双抢”农忙时节,田间却少见往日人山人海的劳作景象,定睛一看,只见得远处一台台灰色的收割机正穿梭工作。“过去收稻子全靠人力畜力,烈日下挥汗如雨,一小时顶多收半亩地;现在一两台收割机开进场,效率比人工快几十倍。”金华村支委委员张赞的话语里,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沧桑之变。为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金华村主动整合村内资源,集中引进一批现代化农机设备。从精准播种到高效收割,这些田间地头的“机械牛”彻底替代了传统的“黄牛”,不仅大幅提升农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直接带动了村里农业产值的稳步增长,让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化转型的轨道迈进。
志愿者在与金华村支委委员张瓒进行交流。 荣嘉怡 摄
随后,张赞带领队员们来到稻谷产后服务中心,房间中央矗立的大型烘干机格外醒目。“以前晒谷全看老天爷脸色,遇上阴雨天就愁坏了;现在有了烘干机,不管刮风下雨,稻谷都能及时烘干,还能保证品质稳定。”张赞的介绍,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生产末端的改变。这种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不仅让村民们的收入更有保障,更让金华村成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示范标杆,以点带面推动着区域农业的提质升级。
队员们认真倾听。 陈宬翰 摄
此次实践调研,让队员们如饱满的稻穗般收获满满。现代机械为传统农业注入的强劲动力,在金华村的田野上得到了生动印证。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唯有持续推进机械赋能农业,才能为我国筑牢农业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坚实的 “三农”力量。而这份感悟,也将化作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的动力,让青春在田野间绽放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宬翰 谢龙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