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墙绘“花亭子”三字细节展示,融入村落标志性景观。
红网新闻时刻7月16日讯(通讯员 冯祥梓 周丹 王靖)7月15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溯水寻文”实践团走进花亭子村,以墙绘艺术为媒介,将村落文化符号与乡土记忆融入墙面创作,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为精准捕捉花亭子村的文化底蕴,团队成员深入走访,聆听老人讲述白云寺的晨钟暮鼓、白龙洞的传奇故事,并实地探访茶马古道与荷花池。最终,团队以“字里藏村,画述乡愁”为创意,将“花亭子”三字设计成立体画卷,巧妙融入村落标志性景观。
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溯水寻文”实践团在花亭子村绘制墙绘现场。
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顶着烈日,专注投入。颜料在墙面上流淌,村落文脉在笔尖复苏。即便傍晚光线不足,队员们仍借助手电筒分工协作,确保细节精准。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欣赏,一位大姐称赞道:“这些大学生画得真好,把咱们村的老地方都画进去了。”
墙绘中,“花”字笔画间勾勒出白云寺的飞檐与白水洞的瀑布;“亭”字结构里展现了白龙洞的岩壁与荷花池的波光;“子”字线条中融入了长寿村的屋舍与茶马古道的石径。这幅作品不仅成为乡村的“文化导览图”,更唤起了村民的共同记忆,增强了家园认同感。
“通过艺术让乡村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我们赋能乡村振兴的尝试。”团队成员表示。如今,这幅墙绘不仅提升了花亭子村的颜值,更以艺术为桥,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添上了一抹青春色彩。
来源:红网
作者:冯祥梓 周丹 王靖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