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盛夏“乡”约!湖南信息学院学子以“三原色”点亮青春永和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张福利 黎善江 罗瑶 刘瑞瑜 编辑:高芹 2025-07-16 18:04:3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信息学院“三原色”实践团赴浏阳市永和镇开展实践。

红网时刻新闻7月16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张福利 黎善江 罗瑶 刘瑞瑜)近日,湖南信息学院“三原色”暑期实践团来到浏阳市永和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红:指尖触碰的历史,让红色记忆“醒”过来

在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生平事迹陈列室里,实践团成员们注视着展柜里陈列着的那枚褪色的军功章,眼中满是敬佩。“这是1955年授勋时的勋章,李贞将军总说,‘荣誉属于牺牲的战友’。”讲解员介绍。队员们手里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试图用镜头定格这份跨越时空的赤诚与担当。

随后,实践团来到菊花石博物馆,欣赏永不凋零的“石中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菊花石雕是浏阳独特的手工艺品,用生成自2亿多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馆长指着玻璃柜中的摆件,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这些都是孤品。菊花石形成不易,再加上老手艺讲究‘依纹雕刻’,每一件石雕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刻。”队员们凑近仔细端详,指尖在玻璃上轻轻划过,仿佛能触摸到自然造物与匠心传承交织的温度。

绿:泥土里长出的希望,让山野味道“走”出去

清晨的永和镇,一位退伍老兵正站在竹匾前翻晒酸枣,观察果子的晾晒情况,他常说:“十斤鲜果晒三天,少一天都没这韧劲。”实践团将老兵爷爷制作的浏阳酸枣挂上直播间,让这些被阳光晒透的果子,走出永和镇,飞往山野之外的远方。

“相信老兵爷爷的手艺!”“买两罐尝尝!”直播间里,弹幕飞快滚动,网友们热情高涨,纷纷下单支持。看着直播间里的订单数,老兵爷爷满是老茧的手在屏幕上蹭了又蹭:“我这辈子一直守着山,没想到山货还能走这么远。”

蓝:课堂上跳动的光,让山里娃的眼睛“亮”起来

在佳成村李贞小学,实践团成员们化身一个个小老师,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快乐。

节气课上,实践团将“谁是节气小侦探”的游戏搬到田埂边,让孩子们数稻穗的颗粒、看丝瓜藤的卷须,把课本里的一个个方块字变成能摸能看的活知识

象棋课则是另一种热闹。“‘车’能吃‘马’,但‘炮’吃子要隔一个!”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举着棋子,小脸涨得通红。“开课那天,这孩子连棋盘都不敢碰,现在她总追着问‘明天还下吗’,眼睛亮得像星星。”实践团成员边把“小棋士”贴纸贴在她胸前边笑道。

从菊花石雕到浏阳酸枣,从田埂到课堂,“三原色”实践团用三色画笔,在永和镇绘出“红”的厚重、“绿”的生机与“蓝”的明亮。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注定成为这个盛夏最动人的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张福利 黎善江 罗瑶 刘瑞瑜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1/50/151320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