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聚、因网而提升,我们必须迫切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网下开展强有力的网上正面宣传,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充分利用网络的育人功能教育人。
校园网的文化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固本培元的重要体现。
高校要更加贴近师生、贴近实际工作,强化有序性和合规性,正视网络对师生的影响,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积极抓住网络提供的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努力为高校打造一系列惠及师生的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网络文化的实效性。提高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提高网络育人的实效性。
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是网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网民思想政治工作是互联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完善网上信息服务,及时清理校园网络潜在的不良信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网络的文化功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契机。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加强网络士气建设,打造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建设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对高校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高校应立足实际,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创新网络工作的不同形式和途径。
网络文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也应该完善,为健康、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网站登记制度,加强对新开放网站的审批,完善对现有网络的管理、监控和维护。按照“谁发布、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完善网络出版物审查制度,明确各部门、教职工和学生发布网络信息的责任。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关注,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做好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应对工作。高校要出台相应的网络信息发布和舆情管理办法和细则,对舆情管理工作内容、工作制度、监测制度、报告制度、舆情事件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舆情转发、网络舆情核查、非高校媒体渠道支持等作出明确规定。
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围绕“两微一端”建设,充分认识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APP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有效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APP客户端旨在将实用信息融入师生教学和工作生活,实现高校一卡通消费流水、图书馆借阅信息、工资待遇、体检结果等个人信息索取功能和新闻播报功能。重点建立学校官方“双微 ”平台,通过官方“双微”平台,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发布学校权威信息,向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介绍学校的古老历史和发展现状,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更好地在社会上宣传和推介学校。高校应鼓励学校各职能单位、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微平台建设,开辟微信微博等学院、班级、专业组微平台,促进师生交流,实现微平台全覆盖。
为进一步培育网络文化,高校应建立一支责任共担、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反应迅速的网络管理队伍。校领导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要以高校网络文化管理为主线,遵循法律法规主线、社会主义制度主线、国家利益主线、 公民合法权益的主线、公共秩序的主线、道德风尚的主线、信息真实性的主线,做好人民群众网上主体话语权表达的培育工作,引领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一是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网络带头责任,推动高校党员、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敢于在网上亮明观点、积极表达。二是积极组织有观点、有思想、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在网上发表意见,激发网上正能量。三是主动及时回应网上流传的热点舆情,坚决清理这些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言论。四是要时刻关注和运用网络工具,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五是大力营造网络理论教学氛围,将青少年需要快速了解的党建理论及时上传至各类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学校理论专家做好网络教学的指点和答疑工作。六是继续推进全国主流媒体网站与学校网络的深度融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
新时代网络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延伸。我们要把握好网络时代的“时”与“势”,持续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构建育人平台,不断推动技术向善。高校同全社会一起携手努力,共建共享,让互联网成为青年施展才干的平台,让青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扬帆启航。
(作者: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亚琴)
来源:红网
作者:陈亚琴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