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29日,开学第一天。长沙的校长们在开学典礼上的殷殷寄语,总会成为一道光,照进学生的心中。不管是饱含着家国情怀的嘱托,还是闪耀着哲学之光的思辨,不管是蕴含着人文关怀的理念,还是彰显着科学精神的观点,不管是轻言慢语的细心叮咛,还是气势澎湃的催人奋进,都如涓涓细流流进心田,成为学子前行路上一股温暖的力量。
麓山滨江实验学校胡宗如:《锤炼最好之“我”,回应时代脉搏》
征程如歌,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欢庆;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隆重举行,举世瞩目;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央视热播剧《麓山之歌》将科学家、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穿透“重工”的坚硬壁垒,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跟随祖国的奋进凯歌,麓山滨江以匠心致初心,甲子有五宏图画卷徐展开来。纳新添活力,擘画新蓝图,无论是招生现场的繁忙景象,还是报到日的欣喜场景;无论是军训场的感人瞬间,还是特色队美轮美奂的动人表演;无论是青年教师精彩亮相集团赛课的王者风采,还是骨干教师凭优质范课在部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这一切,无不生动地演绎着学校的活力与魄力,彰显着勇立潮头的实力和决心。
今晨,我们齐聚田径场,迎接新学期,用仪式感,对我们获得的新角色和新责任进行严肃的赋予确认,共同坚定今后不负每一天的决心,激发追梦动力。2022年,恰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建军95周年,我们当如何锤炼最好之“我”,以回应时代脉搏?
当做睿智之“我”。
谁是睿智的人? “向所有人学习的人。”
我们可以向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学,誓为掘宝人,勇登绝顶惊环宇;甘作奠基石,力献神州向未来;可以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学,无脚也能奔富路,有心亦可拓新园;可以向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学,千锤百炼,飞驰赛道大名添;可以向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学,死生度外,卧雪踏冰,残身强志,丹心一片写春秋。我们还可以跟身边一切优秀的人学,见贤思齐,以明志、以修身、以致用。
当做坚强之“我”。
谁是最坚强的人?“能够自我控制的人。”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言行和意志。
载人航天,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14名中国航天员“为国出征叩苍穹”。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新的“太空三人组”又出发。星河苍茫,宇宙浩瀚,逐梦太空的征途上,你看到他们摘星的样子、追梦的样子,却鲜少知道他们承担的风险,忍受的煎熬……成为航天员,要经历脱胎换骨般的淬炼,包括体质、心理、专业技术等上百门科目的艰苦训练,每个挑战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对于每一位航天人来说:一个失控就是失败,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斯坦福大学教书凯利在书籍《自控力》中提到,“每个人都梦想着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须要经历挫折、失败、疼痛,必须要承受孤独、委屈、隐忍,这就要很强的自控力。”航天梦,如是;人生,何尝不是。“你定多高的目标,就可能会实现多高的目标。只要目标现实,目标背后是坚持和拼搏,你就会向目标靠近。”57岁3次“飞天”的航天员聂海胜说。
当做纯粹之“我”。
成为蓬勃的生命体,首先是找回“纯粹的自己”。
开学之际,我想送给大家三个词,“纯粹”“热爱”和“开始”。重构校园生活,改变,纯粹到可以在每一堂课、每一件事、每一天点滴的时间里。新的学期,师生们都要向课堂要质量,向时间要效益,学会事物的“断舍离”,追求时间的“精细度”,纯粹的热爱、简单的开始。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从小步开始吧,体会每步的成就感,当你最终抵达目标,回头看,开始的那一小步,定会是“惊鸿一瞥”。生而平凡,别轻易给自己设限;基础薄弱,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所以,现在,就请热爱着纯粹的开始,因为此刻的你,就是你最年轻的样子。
当做幸福之“我”。
快乐是感官上的,而幸福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心理学有个词描述幸福的感受,叫“心流”。意指专注当下时,人内心的满足就像清透泉水,如同梵高对着画布创作时,世间万物或许就凝固在笔尖。一个人能够全身贯注做自己喜欢而且有创造力的事情,幸福的感受是强烈的。当老师把内在的思索与智慧和学生分享时,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收获知识时,那个过程就是幸福在绽放。
乐教、乐学就是幸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希望老师们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中,感受幸福;从教育教学中,领略趣味;从辛苦中,回味甘甜。希望同学们虚心勤奋,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享受探索精彩世界的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当你们持之以恒锤炼“睿智”“坚强”“纯粹”之我,就有了“听从内心、无问西东”的底气。以己为鉴、以朋为友、以人为本将自身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吧,不负教书育人的使命、不负时代新人的担当,你们也最终成为一个能“幸福”的人。
每一个为理想而奋斗,为挑战极限而努力的人都是值尊敬,最终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沸腾”。而每一个“沸腾的我们”,最终将汇聚成奔涌不息的新时代洪流。
来源:红网
作者:胡宗如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