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南县第一中学校长黄学军面对面:归来,仍是少年

来源:红网-十几岁频道 作者: 黄珺 卢万佳 编辑:韩阳 2022-03-24 10:38:25
时刻新闻
—分享—

《十几岁》杂志记者 黄珺 通讯员 卢万佳 益阳报道

当我们感叹“归来仍是少年”时,更多的,是在感叹人生。

而在教育人黄学军的眼中,“归来”的,是自己,更是教育本身;“少年”,是孩子们,也是教育本来的样子。

是一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校长;留恋教学一线,更观照管理的力量。从教23年,黄学军侃侃而谈的,依然是“少年”。

“那个仗剑归来的,是什么样的少年呢?是一身疲倦、满脸灰尘?还是眼中有光、灵魂闪耀?”黄学军说,“一系书香走天下。我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少年。”

把每节课当艺术品

1999年走入教育行业,黄学军形容自己是“扎扎实实从教学比武中成长起来的”。

2000年,代表学校参加益阳市南县语文教学比武,获一等奖;2003年,代表南县参加益阳市语文教学比武,获一等奖;2004年,代表益阳市参加湖南省语文教学比武,获一等奖……

“对一位教师来说,教学比武是促进专业成长的绝好台阶。”黄学军说。

这让他渐渐形成了一种教学习惯——备课就像谋一篇文章。在他看来,一堂好课,当如一篇好文,其切口衔接、前呼后应、谋篇布局、艺术处理等饱含智慧,甚至比文章更精妙,因为前者有青春、生命的参与。

黄学军在南县第一中学(下称南县一中)任年级组长时,正赶上全国课改浪潮。课改轰轰烈烈,具体到每一位老师,更多的是迷茫。怎么做?“我们做同课异构,所有的语文老师一起‘玩’!”忆起当年,他仍兴奋不已。“就一个要求——把问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

于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他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中心问题。老师汇总问题后,并不直接回答,而是概括、提点,转而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再次分析、总结。在黄学军看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启示和整合。“如若心中没有对文本全方位的研究,何以游刃有余地成全一个以孩子为主体的课堂呢?”

而今,在校长黄学军看来,学校管理,课堂大于天。直至现在,学校各学科老师如果参加教学比武,都会时常把教案拿到他这里来请求指导。“任何新颖的形式,其本质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一堂课,重要的是理念。”

把每节课当艺术品,是一位教师对课堂的敬畏,也是一个少年从教学新星成长为管理者的足迹。

绚烂总在灯火阑珊处

在南县一中的新生录取通知书上,有一栏别样的字迹。它告诉每一名即将进入南县一中就读的孩子们,这一学期必须要读哪些书。

黄学军带领团队仔细斟酌,选取了三本书——《乡土中国》《毛泽东传》《我与地坛》。

早在《乡土中国》还未列为教材时,黄学军就号召学生深入研读。“乡土情结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家国思想,让孩子们真正去理解中国人。”在黄学军看来,读《毛泽东传》,则是让孩子们从毛主席的一生中汲取营养,感受伟人魅力,从小立大志,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而读《我与地坛》,则是告诉孩子们,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可以读读史铁生,在他与自然的对话中领悟人生,感悟生命。

“阅读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整个人生。小学有‘阅读梦飞翔’,小学之后呢?阅读是终身的事啊!”

早在2018年,黄学军就提出了阅读教学进课堂的要求,并在学校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在南县一中,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其中一节为阅读指导课,持之以恒,成为了一所高中学校的特色。怎么阅读?阅读的途径有哪些?为什么要这样阅读?该阅读哪些书籍?为什么要阅读这些书籍?如何选择书籍?如何根据你的阅读兴趣进行阅读研究?……这些问题成为了阅读指导课的探讨核心。

“真正的阅读能力,是信息整合的能力,是事物理解的能力,是情感共鸣的能力。高考的改革,阅读量的增大,不正也说明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吗?”

与阅读一样,黄学军眼中的教育,就是潜移默化。“这是一门慢得可以失去耐心的艺术。”

“永远被书香涵养的少年,绚烂总在灯火阑珊处。”他笑着说。

教育是生命的交往

说起喜爱的教育家,黄学军提得最多的是雅斯贝尔斯。

他读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这一句,让他深受打动。

他想起以前常见的场景:孩子犯了错,站在坐着的老师面前,低着头,挨着骂。

“面对一个犯错的孩子,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黄学军曾对老师们说,“不是劈头盖脸的责骂,而应该平心静气地让他坐在你面前,向你陈述事情的经过。在倾听的过程中,平息自己,冷静地分析真正的原因。”

静听,然后再交流,黄学军将此理解为“生命的交往”。

教育是对话,是交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的沟通。“教育本身就是这么简单,只是,我们指向了复杂。”

他又忆起自己的教育之路,那些灿烂的课堂,不正是师生平等交往、温暖交流的印证吗?

如今,作为校长,对育人本身的思考,是黄学军的深耕。而无论是教师黄学军,抑或是校长黄学军,我们总能看到他眼中的熠熠光彩。

“我们期盼,每一个从南县一中走出去的孩子,归来时,眼中仍有光芒。那是心不老的少年,是永远被书香气萦绕的少年,是灵魂下活着的且激动着的青春。”黄学军激动地说。

的确,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少年。

来源:红网-十几岁频道

作者: 黄珺 卢万佳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2/03/24/110452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