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优了,乡村美了——郴州市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纪实报道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张晓雅 陈庆通 黄建锋 编辑:韩阳 2021-12-27 16:39:5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教育 记者 张晓雅 通讯员 陈庆通 黄建锋 报道

全面脱贫摘帽一年后的郴州农村,如今长这样:

东边的汝城县,农村就业率再创新高,当地校企合作模式铸造了一条“就业线”,中职毕业生月工资可达6000-8000元;

南边的宜章县,城区教师选聘罕见“遇冷”,农村教师不再热衷于“进城”,在农村工作,有了更多地吸引力;

西边的嘉禾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10个乡镇都建立了专项教育基金,乡村重教兴学蔚然成风;

北边的安仁县,广袤的农村大地环绕着歌声,一个个乡村小学合唱团,为清冷的农村注入了活力音符。

……

2021年,郴州搭上乡村振兴的“高速列车”。站在时代的新起点,郴州教育人沉下心思考,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过去的一年,郴州教育既要巩固又要破局,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走出了一条多方位、多层次、多亮点的助力之路。

让乡村学校更有味

“真是没想到!小时候上学的书院居然能重新投入使用。”桂阳县欧阳海镇振南村的村民感慨道。他们口中的书院叫做“振南书院”,始建于民国,距今已有93年的历史。这所书院曾是村里的“精神摇篮”,但随着留在村里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2002年,振南书院“卸”下了它的教育功能。

在桂阳,类似这样的古书院有很多。湘山书院、丰加书院、船山书院……它们曾担起当地教育事业的重任,如今或空置或破损或挪做它用。“书院有人气。”桂阳县县委书记巫初华表示,要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桂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养分与动力。

2018年9月,振南书院最后一位校长龙有常怎么都没想到,书院经过大规模修缮后,恢复了办学。

“本来就是办教育的地方,环境又好,很适合孩子读书。”桂阳县教育局计财股副股长张德真说。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县财政又投入280余万,对振南书院的瓦梁、楼板、大门、围墙和地面等进行了维修,采购了多媒体一体机、电脑等教学设备,添置了床铺、灶具等生活设施。如今学校既古色古香,又不乏现代气息。

2021年,振南书院更名为欧阳海中心校振南小学,原周塘小学、大窝小学的学生全部在振南小学就读,现有学生50余人。书院里有了孩子的声音,村里都热闹多了。

事实上,“身份特殊”的振南学院,享受的待遇并不特殊。

目前,桂阳县域内289个村小教学点,2021年12月,桂阳县出台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方案》,分5年进行改造,并达到《湖南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的要求。“一年改造一个片,每片投入800万。”张德真说,5年后,这些投入将转化为看得见的“30个一”——一条水泥(或沥青)进校道路、一个醒目校牌、一个完好校门、一堵安全达标围墙、一栋安全教学楼……值得一提的是,县财政每年还拿出预算38万,按每人每月3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所村小聘请了村级辅警兼任村小保安。

包括校舍维修工程和校园安保工程在内,桂阳还将教育信息化工程、“雪亮”工程、校车运营工程、闲置校舍盘活工程,列入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的“六大”工程,农村学校越来越美了。

当然,只有硬件投入可不行。在80%都是农村学校的安仁县,当地农村中小学用艺术教育——合唱,为乡村孩子的生命注入色彩。

微信图片_20211227130633.jpg

安仁县连续8年举办“德清杯”“永乐江之声”中小学合唱节,搭建起班级合唱、片区合唱、县级合唱梯级舞台,在永乐江畔、在稻花香里响彻着孩子们的歌声,而这些孩子超八成都是留守儿童。

农村学校组建合唱团不容易,平时开齐音体美科目都难,即便设置了相关课程,老师也不专业。为此,安仁每年加大音体美教师的招聘力度。2009年以来,为农村小学配备了192名音乐、美术教师,占招聘教师总数的23%。

豪山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的小雪(化名),因为参加合唱团,原本胆小的她变得更加自信。虽然曾因排练抽不出时间写作业,但在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鼓励下,小雪收获了快乐与珍贵的友谊。

城里的月光照亮乡村

在宜章县一完小,来自关溪乡学校的老师兰昌华,给六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少年记党恩 红心向党行》的班会课。课堂上,城里孩子的活跃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兰昌华出乎意料;而在宜章县栗园镇学校,已经工作20多年的董晓妹正在耐心教导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黄美伦,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力,让低年级的孩子快速安静下来。

两个场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有着相同的缘由——2021年,宜章县教育系统创新推行的“1+M+N”(1所牵头学校、“M”所责任学校、“N”所受助学校)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模式。

城乡结对并不稀奇,但说起这次创新之举,宜章县教育局工会主席欧喜云忍不住细数它的亮点:第一,不限内容,帮扶是全方位的;第二,不限学段,高中学校可以帮扶农村小学;第三,看重实效,帮扶学校之间要捆绑考核。“要形成城乡教育融合发展、资源均衡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共同体。”

在宜章,这样的“共同体”有12个。“脱贫攻坚时期,这12个科级学校,就曾开展驻村帮扶任务。”欧喜云表示,既然扶贫工作已转变为乡村振兴,之前建立起来的帮扶关系,也应转变思路,继续发挥作用。

在一个月的跟班学习中,兰昌华印象最深的,是一完小在白石渡镇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旧址,组织的一次党建活动。说是党建,但学校支部书记兰兵信居然邀请了部分少先队代表参加。在真实历史的发生地,讲述着红色故事,受洗礼的不仅是全体党员,还有那些少先队员们。

微信图片_20211227130637.jpg

这次活动不仅让兰昌华对“党建带队建”有了全新认识,同时也开启了他“党建+”的工作新模式。“乡下学校党组织架构不齐全,活动单一,很难形成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但在一完小,兰昌华看到,党员学科组如何引领教研工作的开展,党员教师如何帮助困难学生成长,党员科室如何肩负起重要工作等等,“回去以后就跟学校汇报,今后党员活动会有更多可能性。”

从郴州全市来说,构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学区制管理和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已经写入《郴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在这5年时间内,郴州实行城乡学校之间师资互派、研训一体、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全市50%的学校纳入教育集团、联盟办学管理,中小学校城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为了乡村的明天

三年前,浙江籍教师陈云范来到桂阳县荷叶镇时,最不适应的是山里的天气。湖南空气潮湿,一到冬天,呼吸一口都是满满的水汽。有时浓雾绕山,能见度不足两米的情况下,他也要骑着摩托车进村。因为,村里有一对身体残疾的兄弟,在等着他送教。

2018年,荷叶镇中心小学接到桂阳县教育局的通知,要求其对全镇范围内,因特殊原因无法去学校上学的孩子,进行送教活动。

小龙、小虎两兄弟因患上肌肉萎缩症,生活不能自理,被定为送教对象。也是那一年,刚刚来到荷叶镇的陈云范介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每周六,陈云范和另外一名老师骑上20分钟的车,来到小龙和小虎家里,教他们写字和算术。虽然两兄弟学得快,但肢体的残疾让他们难以握住笔,甚至不能久坐。于是,陈云范在教书之余,给兄弟二人制订了锻炼计划。天气好的时候,他和另一位老师一人推一辆轮椅,带小龙、小虎晒太阳。一路上,四个人说说笑笑,讲故事,聊兴趣爱好,两位老师时不时停下来给他们做肌肉按摩。

经过一段时间的送教,小龙、小虎不光学到了知识,还找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向。他们不再常年趴在昏暗的屋子里,两人性格变得开朗,特别是弟弟对画画开始着迷。这些变化让他们的妈妈,对迷茫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三年来,荷叶镇中心小学为11名特殊孩子送教。按照规定,送教活动每月两次,但不少老师在送教过程中,和这些特殊孩子建立了感情,总会挪出休息时间多去看望他们。“送教不仅仅是送知识,更是送去关怀和爱。”陈云范说。

在农村,特殊孩子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有着不同程度残疾问题。不放弃他们,“不让任何一名残疾儿童受寒”,是郴州向全市特殊教育发出的号召。2021年,郴州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提到,郴州要扎实办好特殊教育,每个县市区按规定建好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特教部),提高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打通残疾学生“教育-培训-就业”发展通道。

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成立于2015年,全校489名学生,80%来自农村。他们是农村的未来,但身体残疾却限制了他们就业的选择。不过,这所学校的副校长曹艳丽却自豪地说,他们的职高班就业率能达到100%。

每天下午,学校总会出现一次“抢购”现场。由高职班聋哑学生做出来的面包和饮品,在学校里面总是供不应求,不到两分钟,就被老师抢购一空。

这得益于学校开展了订单式培养计划。曹艳丽说,他们大力发展烘焙和饮品制作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企业预定。另外,针对培智班的孩子,在他们进入初中后,学校每周排10节课,让他们组装电子产品,做重复机械的劳动,以达到熟能生巧。目前,培智班的第一批毕业生已经送到企业实习,企业老板反馈说:还不错。

2020年,郴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副市长陈荣伟考察了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了解到学校的培养计划后,立马组织相关部门开会,出台了《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特殊教育改革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意见》。

如今,找到学校“要人”的企业越来越多。

做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只听过新疆的和田玉,却不知临武的通天玉。”几年以前,这恐怕是很多郴州本地人的知识盲区。

2017年以前,临武县的玉石产业大部分都是小作坊式的规模。好的玉石无人知晓,也卖不起价。但近两年不一样,省里大力发展宝玉石产业,临武通天玉渐渐被外界认识,品质好的玉石,跟和田玉不相上下。

一个产业的兴起,必然有相应的人才配备,临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承担起这项任务。学校新开设了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解决了玉石产业下游的人才培养问题。

除此之外,永兴县响应“中国银都”的发展战略,县职中专门开设了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以银艺品的设计与加工为突破口,在“精深加工”的路子上做细做实;坐拥“小东江”的资兴市,为助力乡村旅游,当地职校打造了旅游管理、烹饪、电商等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群。同时,资兴还组建市职教中心,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在各乡镇(街道)成立乡镇职教中心,每月送培到镇3次以上。重点开展精品民宿培训,让资兴民宿这张名片火了起来。

实现教育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身,郴州打出职业教育这张“王牌”。

然而,如何发展职业教育,还是让郴州教育人思考了一番。事实上,在职业教育低迷的那几年,当地职校不忘开设最“火”的专业。

1.jpg

“以前职校设置专业的原则是,学生想学什么,学校就开什么。”郴州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李亭林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因为互联网的热度,各县市的职校都开设此专业,但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不明朗,相关专业也没能对当地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学校培养方向和专业,努力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郴州的紧缺人才‘蓄水池’、人才成长‘加速器’、人才交流‘中转站’”针对郴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郴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肖正科如是说。

2020年,郴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郴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统筹专业布局和专业设置,要求职业教育要与当地产业人才需求对接,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嘉禾县素有“江南铸都”之称,经过产业转型升级、中央环保督察、淘汰落后产能等重重考验,实现了铸锻造向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的跨越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改变过去以对口升学为重点的办学思路,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智能制造专业。

邓湘平是该校2013届数控技术运用专业毕业生,也是该校与当地锻造企业嘉禾福顺机械的首批订单培养学生。由于他有基础、懂技术,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邓湘平现在一个月工资8000元以上!”该校副校长雷晓黎很自豪。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张晓雅 陈庆通 黄建锋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1/12/27/106844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