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中”崛起——记岳阳市第十六中学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李伦娥 张晓雅 徐鹏 娄梦瑶 陈天缘 编辑:韩阳 2021-09-24 16:24:10
时刻新闻
—分享—

640.webp.jpg

湖南教育 记者 李伦娥 张晓雅 徐鹏 通讯员 娄梦瑶 陈天缘 报道

“县中衰落”——近年来,一些农村县(市、区)的普通高中,因为生源、师资流失,教育质量滑坡,高考成绩不理想,已经失去曾经的光环,不再辉煌——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岳阳市君山区,看似城区,实际却是一个人口25万的农村区(县),仅以初中为例,全区6所初中,就有5所在农村。唯一一所区属公办高中,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持续多年,全区中考前350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人留在君山读高中,“一中办不好,干脆不办了”的说法一度广为流传。

然而,不过短短4年,这所区属高中逆流而上,快速崛起,走出了一条自我创新的发展之路。

4年前,君山区委区政府,将区内唯一一所公办高中——君山区第一中学,异地新建,并更名为岳阳市第十六中学(以下简称十六中)。4年里,在以区内生源为主的前提下,十六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没有家长陪读,没有师生熬夜,更没有一个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连续4年,学考合格率分别为96.1%、99.66%、100%、100%,高考本科上线率去年为81%,今年更是高达91.4%(物理类98.17%,历史类82.95%);连续2年,学校在岳阳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创造奇迹的奥秘在哪儿?

“课改。”该校校长夏忠育言简意赅。而他们的课改,解决的不只是教学质量的问题,还包括“学生沉迷手机”“家长陪读”“课外培训”等一系列农村教育的难点、痛点。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课改”?背后又有何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学校,走近这场改革。

强基础——为课改提供全面保障

君山于1996年建区,年财政收入常年不足5亿元,区委区政府连个像样的办公楼都没有,至今还挤在原君山农场的场部小院里。

“教育也是发展艰难。”君山区教育局局长彭海泉说,全区6所初中有5所设在农村,唯一的公办普通高中君山区一中,设在远离城区的钱粮湖镇,且“教学质量一般,家长和学生都不看好”。彭海泉就是这时候接任教育局局长一职。

君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郑丹青介绍:建区20多年来,君山一直没有一所能让“老百姓放心”的高中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年约7000名,其中26.9%的学生选择在区外就读;每届约1600名初中毕业生,中考前350名,几乎没有一个留在君山读高中。有的家长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早早谋划着把孩子“送出去”。家门口没有好学校,让孩子们享有优质均衡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不改变教育的现有布局,君山教育崛起也会是梦话!

没有好的高中教育带动,就没有好的义务教育。学生大量流失,去外地求学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成为君山全区人民心中的“痛”,也是历届领导无法向“外人”诉说的“委屈”。振兴君山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迫在眉睫。

“学校办不好,怎么能留住人心,君山又何谈发展?”2015年,区委区政府下决心改变现状,投入近2个亿,在原计划建区委区政府办公地的位置,建起了一所崭新的学校。2017年,君山区一中整体搬入,改名为岳阳市第十六中学。

“一定要办出水平,让老百姓满意。”历任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了决心,“举全区之力办好十六中”已形成共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编制给编制,力争3到5年时间把学校打造成省级示范性名校”。

——首先是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时任许市中学校长的夏忠育,被任命为十六中新校长。

“怎么可能?”“初中校长变成高中校长?”

任命一出,不少人都大吃一惊。更没想到的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也是许市中学的原副校长何军。写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许市中学。

“课改典型。”记者曾经到许市采访过两次,知道这所同在君山区的农村初中。此前经过夏忠育和同事们的10年课改,许市中学从薄弱校蜕变成湖南乃至全国的课改名校,教育质量得以大幅提升——从全市272所初中的后10位,一跃成为前10位。夏忠育也成长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湖南省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岳阳市首批正高级教师。

“但高中能跟初中一样?”

“一天高中都没教过,能当高中校长?”

“君山就没人了?”

各种反对声不绝于耳。

但区委区政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夏忠育是个只晓得做事的人,你要全力支持。”时任区委书记谢胜把彭海泉叫到办公室,一再叮嘱。

“校园内的事他放手搞,校园外的事全归我。”彭海泉表态。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课堂

——其次是师资。原君山区一中的老师,愿意留下的,经过考察,合格的留下,其余全由区教育局安排;所缺老师,要么从师范大学选拔优秀毕业生,要么向全国招聘。到目前为止,十六中共新进教师93人,约占教师总数的50%。

——再次是招生。让君山区初中的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读高中。之前,岳阳市中心城区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在君山有招生指标240人,“2017年开始,一脚踩死,君山的孩子,只能在本区就读。”彭海泉说。

办学条件、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等方方面面,历任区委区政府领导站在全局的高度,提供全面的支持,为学校推进课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抓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抓住课改的关键?夏忠育提出:“课改之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决定借鉴许市中学课改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促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就遭遇了重重阻碍。一些老师、学生、家长都不接受。

“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初中不一样,有的题目老师都为难,你让学生自己搞,能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原君山区一中副校长曾水清,代表了大多数老师的心声,他建议课改采用“渐进式”。

“老师都不讲课了,让学生自己讲,那还要老师干什么?”“我们的小孩不能让你们当小白鼠做实验。”

反对的家长很多,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500多人的“反对课改群”。

夏忠育没有妥协让步。22年从教经验,16年校长任职经历,对于如何办教育,他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和理性的判断。

“当初许市中学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师资、生源都比不上现在,坚持下来后不也有效果?”夏忠育表示,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政府更是如此重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加之高中生的心智较初中生更为成熟,实施课改有了更强劲的“内驱力”。

要说要做,这叫热血!夏忠育的课改决心坚定不移,甚至当众立下“军令状”:“给我3年时间,十六中的质量如果上不去,我引咎辞职。”

在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支持下,夏忠育义无反顾,全身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最重要、最难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为老师“洗脑”。

2017年暑假,彭海泉亲自带队,领着十六中的骨干教师们,考察河北衡水中学、长沙“四大名校”等学校。“之前许市中学的课改模式,完善后,可以在高中推开。”夏忠育心里更有了底。

2017年暑假,原君山区一中老师尚未走进十六中校园,夏忠育就将骨干老师组织到许市中学集中培训,重点学习导学案编制——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论,展示评价——效果图。

听讲座、观摩听课、学写导学案、熟悉“五环渐进”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效果监测—课堂小结)、上体验课,理论实操轮着来。培训期间,老师们不回家,女老师睡在女生寝室,男老师就在办公室搭简易床,“热晕了,也学晕了”,用现在一句网络用语来说,这是一场“体验式培训”。

或许是“穷”则思变——太想改变了,大家都比较齐心,高温酷热中,有人甚至中暑了,但依然坚持着。

“人人过关。”培训期间,学校依据课改课堂评分标准,进行课堂验收。评分标准从课前准备开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效果、教师基本功等6大项。每项还有细则,评分之精细,大到学生的参与度、板书是否干净,是否有重难点区分,小到师生站立的位置、学生是否用红笔更正。“分数达到85分以上才算过关。”涉及课堂质量,何军毫不含糊。

回归日常教学后,则有一整套跑面听课的评分体系。

课改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我像班主任一样,引导老师们通过流程,落实课改具体要求。”何军说的流程,除了上课模式,更多是指课堂管理,比如班级架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自己定规矩,自己执行,自己遵守。等到开学,老师就用这种方式去培训新生。”

2017年秋季,新生开学,入学教育扎实开展了一个月。

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夏忠育表示,“五环渐进”教学模式瞄准的,正是学生学习不主动、不自觉这一教学难点。

“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听上去很美,但要达到这一效果,却绝非易事,至少要疏通两个关键点:第一,学生愿意学;第二,老师愿意放手。

先说学生层面。比如,如何带动一个不爱学习,不想预习、讨论、展示的孩子呢?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小组的事情。”在采访中,1904班学生万焘3句话不离自己的小组,很难想象,刚进高中时,他最难适应的也是小组中的讨论交流。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通过他所在小组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的。简单说,每位小组成员都会被分配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必须相互督促、相互帮助,“争取每一个人都不掉队。”身为组长,万焘有很强烈的意识,要带领每一个组员进步。

光有“组长意志”还不够,真正落实小组互帮互助和达到基本要求的,是小组考核评价机制,也就是小组管理。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学生会在检查学校纪律

作为自主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每一位成员除了担任各学科小组长外,还有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小组长。在不同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记录下组内其他同学相关方面的优缺点。而这些个人表现,将成为小组之间的考核标准。因为小组考核采取的是捆绑式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小组的积分排名。

“谁都不想本小组扣分,更不想因为自己,让小组扣分。”在万焘的描述中,记者大致拼凑出实施的自主课堂可能性:用激励和扣分机制实现个人的自我约束;用捆绑评价实现组员之间的互相监督。

因此,就连奖惩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承担、一起分享。

“我们有个‘天使守护’的奖惩活动。”刚带完一届毕业生的班主任尹虹说,这个活动既是奖励也是“惩罚”,由待进小组成员充当优秀小组一周的“天使”。在这期间,“天使”每天要为他的“守护对象”做一件事。但前提是“天使”不能暴露自己身份,所有关心的举动只能默默进行。

尽管关心的举动不过是帮着打水、打扫卫生或者送上鼓励等一些小事,但孩子们对这种增加集体荣誉感、促进友谊的事情乐此不疲。

虽然提倡“学生自主”,但不难发现,其背后存在“倒逼”的课堂机制。比如,学生课前不想预习导学案,那课前检测就过不了关;如果课堂上开小差,不参与讨论,最终上台展示时,就会无话可说。所有的事都与小组有关,做不好,不仅本人尴尬,还有损小组荣誉,所以其他成员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会强迫你学,但在这样的模式下,你不得不学。”夏忠育看重的是潜移默化,他说,经过3年的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将显著提升。因此,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后,老师干脆不进教室,只在教室外“坐诊”,或者个别辅导。教室里,学生可以安安静静地复习,可以激情四射地朗读,可以三五成群地讨论,还可以聚焦大展示。学生甚至“害怕”老师进教室,影响到自己的复习节奏。没有老师的课堂,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地学习。让记者惊讶的是,学生自由、快乐地“学”,老师轻松、高效地到“导”,这已成为十六中高三课堂的常态。

老师层面呢?

第一年,夏忠育听了300多堂课。遇到依旧“满堂灌”的课堂,他就一直站在教室后面,直到老师意识到自己“话太多”。“校长听课的时间越短,证明这堂课改课越正宗。”老师给出经验之谈。

教学模式的概念是笼统的,夏忠育也不急于解释,建议记者先参观一下课堂。

观察了2天后,记者脑海里留下了这些画面:老师集体备课,事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路径,预设教学效果,提供教学资源,研讨出导学案,学生据此学习;上课时,6~8张桌子拼在一起,区域性地划分为6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先积极讨论,提出思路和方法,再由学生代表展示和讲解,同学们可积极点评、补充或质疑;最后,老师据此修正、点拨或拓展,并随堂测试。

这是以学生为主场的课堂:学生可以随意走动,几乎没有发呆或睡觉的情况。课间时,他们或三五成群讨论,或独自大声朗读,或沉浸于习题。晚自习,所有人更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课桌上没有任何与学习无关的物品,教室里安静得近乎无人,就连上洗手间,也是悄悄去、快速回。

需要划重点的是,这些现象并非个例,整所学校、每个班级、所有学科都是如此。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主动学习的欲望。

就这样,许多校长怎么都搞不好的“顽固课改”,十六中跑通了,并且经过几年的探索,对原有模式又有了深化和发展,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侧重点不同。但其共性为:尊重差异、引领个性化学习,并提供个性化指导,以期每个学生主动发展、不断进步。

重管理——为课改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这不是单一的课改,而是涉及当前一系列教育难点、痛点问题的全方位、系统性改革。如何加强全面管理,为课改保驾护航,在十六中也显得至关重要。

“上课睡倒一片,甚至包括高三;上课有讲话的、玩手机的,甚至谈恋爱的;厕所烟头成堆,寝室东西乱放,学生晚上聊天到凌晨一两点;为到校外吃饭、上网,跳窗户的、翻围墙的,甚至有从二楼用床单吊下去通宵上网的,有校外打架的……”2017年,夏忠育刚刚走马上任,就遇到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正常的教育教学都难以开展,何谈质量?”

夏忠育陷入了沉思。他找到所有教职员工,一一谈话,并深入学生中间展开巡查,把突破点锁定在寝室管理。

“当时学生寝室是委托工友负责,管理松散、纪律松弛,基本无秩序可言。”回忆起当时的脏乱无序,曾水清连连摇头,“老师们都不愿进去,在寝室门口打个转就走,学生也无所顾忌,凌晨一两点还在讲话、吵闹、玩手机。这种作息时间,第二天哪还有精力学习。”

于是,学校迎来了史上最严寝室制度:明确每晚一熄灯,所有学生必须立马安静下来。“其实刚开始,我也管不住。”何军说,第一天,她从1楼到5楼,用了4个多小时才将全校共计60间寝室全部查看一遍,但几乎没人听她的。“来了个新宿管。”学生们说,于是她当场没收了24部手机。

夏忠育则每晚带着老师们到学生寝室轮流值班,要求“熄灯铃一响,所有人不能说话”。有学生不听,连续几天依然我行我素,学校不留任何情面,第二天早会上点名批评;再犯,请家长;再犯,停课。

几轮整治下来,至少寝室纪律和卫生大大好转。新校长夏忠育和时任校长助理何军,在师生中也有了些威信。

但还不够,从校风到学风,还必须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夏忠育暗下决心,整顿完寝室秩序,便着手考风整治。十六中制订的禁止考试舞弊条规,可以说近乎绝情。

“旁窥抓到也是计0分。”何军说,学校要营造好的校风学风,必须严正考纪考风;考试纪律,必须成为学生不敢触碰的底线。

为此,每逢考试前,何军必会通过广播强调坚决杜绝舞弊,告诫全体学生“抄袭和偷窃一样,属于道德品质问题”,并严正声明学校处理舞弊行为的态度“一旦发现,必须登台检讨”。

而这,不是说说而已。2018年2次月考,有几名学生舞弊被当场抓住。之后一个大课间,在何军的要求下,舞弊学生站上主席台,承认错误,并坚定表态:一定以此为戒,绝不再犯。

效果斐然。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基本消除,以至于现在十六中实现了无教师监考。

十六中还有三点独特之处,一是学校周边基本没有培训机构,二是没有家长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三是没有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这是学校的管理规定,不允许家长陪读,不允许学生上文化课培训班,也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夏忠育说,他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给家长减负、给学生减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孩子在外既培训又有家长陪读,不算生活费等开支,一年下来至少4~5万元。学校这么做就等于给这些家庭节省了4~5万元开支,对于学生而言,更有利于他们完全回归自主课堂,心无旁骛地自主学习。

事实证明,充分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好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远比逼着孩子进行课外培训效果要好;比起家长陪读,学校管理更能让孩子独立成长,更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当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不仅仅只来自学校的严格管理,更多的来自学生的自主管理。

“我们有180多名学生会干部参与自主管理。他们承担了全校午休、集会、晚自习、就寝等方面检查纪律的任务,还自主制定了学生会行为规范和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与同学们紧密相关的管理事宜基本都由我们学生会做了。”2020届学生会主席陈如意谈起自主管理模式充满自信。

班级和小组同样也实施自主管理。“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职务,大小事项大家都有发言权、决策权。”1801班总班长刘静芝说,这样大家就会在不经意间,形成一种自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班集体做出的任何一项决策,大家都会主动遵从,坚决执行,毫无异议。

这里,需特别介绍该校的夕会制度——每天18点20分,各班首先进行班级宣誓,完毕后当天的值日生报告一整天情况,包括值班教师和学生会对班级扣分情况,并汇总小组内成员加减分情况,对小组进行排名;紧接着各学科课代表总结各科课堂情况,然后各小组长陈述组员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继而学生自由发言,或评价一天的所见所闻,或进行自我反思,或表扬某个同学,或提出一个建议,或分享一段励志故事,最后由班长做总结,班主任点评,针对重点问题,与同学们商议解决方案,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学生参与管理难道不耽误学习?”记者疑惑。

“开始确实耽误,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找到了方法:管重点,抓趋势,拉帮手。最重要的是,在自主管理中,我的素质和能力慢慢提升,花这点时间,值得!”陈如意说,她以前比较腼腆内向,不擅长交朋友,但担任学生会主席后,口头表达、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能力提升很快。

心态一变,状态跟着变,学生行为习惯变好,综合能力变强,学习动力更足,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此前一些教师和家长的质疑也由此烟消云散。

1701班的李幸尧,2020年以635分的成绩被华东理工大学录取,谈及此,其父特别激动,“我家孩子学习不是很自觉,时常需要我们监督。自主管理让他懂得了自律,变得积极、阳光、向上。”

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学校品牌的树立,学生实现回流:一些“硬要离开的学生”,看到学校的变化后,主动申请转回来就读。学校改革的成果,也吸引了众多同行实地学习“课改”之道。

而更让夏忠育团队感到欣慰与自豪的是,他们仅用4年的时间,通过“课改”,把一所“难以为继”的农村高中,打造成了享誉岳阳的名校,为解决“县中衰落”这一教育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李伦娥 张晓雅 徐鹏 娄梦瑶 陈天缘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1/09/24/101952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