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楷模周小李:讲台变“舞台”,“潮”起来的思政课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彭佩 2020-09-10 17:22:0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0年8月30日,经过层层推选和网络公众投票,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出炉,他们是湖南近百万教师的优秀代表。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讲述“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的动人故事,向楷模致敬,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意。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赵翼鹏 长沙报道

人物名片

周小李:女,汉族,1975年2月生,中共党员,株洲市醴陵人,现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执教21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徐特立教育优秀教师奖、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湖南省中青年思政教育杰出人才、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学者等多项荣誉。2020年8月,获“湖南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图片2.png

思政课上为学生们耐心讲课的周小李老师

如果不小心走进周小李执教的湖南一师的思政课堂,大概会有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会是自己走错了教室,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座无虚席的大课堂,没有玩手机的“低头族”,一双双充满期待地盯着讲台的眼睛好像在说: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周老师的思政课堂很潮,上起来也特别有意思,在周老师的思政课上,我都没玩过手机了。“705班的何静同学这样评价周小李的思政课。

而对于不少从湖南一师毕业的学生来说,怀念的除了快乐的校园生活,常被谈到的或许就是周小李的思政课了,毕业生邓明就是其中之一,“我毕业后最怀念的就是周老师的思政课了!”

为什么常被如今大学生诟病无趣乏味的思政课却在周小李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在周小李的亲口讲述中,谜底得以揭晓。

“的确,很多大学生都不是很喜欢上思政课,在他们的眼里思政课就是非常的枯燥乏味,所以,怎么让思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毛主席母校的教师,周小李在毛主席的身上获得了教学改革的灵感。“毛主席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文艺轻骑兵’的力量,用艺术来进行理论宣传,无论是延安时期的《兄妹开荒》还是《小二黑结婚》,在播出后,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人民群众中都得到了迅速又有效的普及。所以,‘文艺轻骑兵’的思想,我决定把它继承下来。”

于是,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周小李大胆地在思政课堂上尝试艺术化教学的方式。

顾名思义,艺术化教学方式即使用艺术表现形式为载体来传达思政知识,于是,在周小李的思政课堂上,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都被相继搬上了讲台,情景剧、歌舞剧、辩论赛、相声等等。

在周小李看来,选择艺术化教学改革的形式并非心血来潮,除了对“文艺轻骑兵”思想的继承,更是结合了湖南一师学子们自身的优势特长后采取的“对症下药”的教学改革方式。

作为师范学校的湖南一师,培养师范生的目标要求讲究“四能四会”,即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说会道、能教会言,而如此艺术化教学的方式,既活跃了思政课的课堂氛围,又得以将晦涩的思政知识传达给学生,还培养了湖南一师的学生们“四能四会”的能力。

“在学习《法律基础》时,我就很喜欢‘德·法·梦’剧场这样的艺术教学形式,而且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对于我们这些师范生而言学习效果特别好,可以把一些道理说得通俗易懂,还能用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仅把理论变得容易接受,而且大家也愿意听这样的思政课。”735班的邓洁同学提起周小李老师的思政课时,依然赞不绝口。

未命名.jpg

老师和学生们在第四届“德·法·梦”艺术剧场上的合影

而在765班的汪思汝同学的心中,思政课堂艺术化教学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呈现优质又贴近思政知识的艺术节目,同学都需要对教材先预习才行,以往难背难记的知识点,如今靠着联想在课堂上看到的节目,就能轻松地把理论知识给记在脑海中,不仅记起来容易,而且还不容易忘记。”

周小李的成功先例让湖南一师开启了艺术化教学改革的风潮,如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全部掌握了思政课的艺术化教学方法,还打造出了一套体系化的极富亲和力的“活色生香”思政课堂。

“活色生香”这四个字在湖南一师的艺术化思政课堂里,每个字都“各司其职”。“活”是生活基础,要求思政课源于生活、直面生活,紧跟社会热点;“色”是方式多彩,要求思政课五光十色,形式多样;“生”是师生为本,要求思政课堂贴近学生实际;“香”则是香气四溢,要求艺术化的思政课堂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真正影响他们的一生。

【记者手记】

以行动人,其应必速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是古人在提及育人时,常会说到的一句话。口头的言语通常很难去真正的感染一个人,如若用行动去打动他人,他人的改变往往很迅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周小李,用艺术化思政课堂深刻实践着“以行动人”。

而对于每一位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思政课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从“思修”到“近代史”,从“马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每一本书名都承载了莘莘学子无数个挑灯背诵的夜晚,思政理论尽管晦涩难懂,但并非纸上谈兵,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周小李更是深知这点,离开了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周小李以艺术为载体,课堂上以生动的教学改革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实实在在的成绩也证明了,“以行动人”的结果,定是“其应必速”。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9/10/82963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