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身边的好学校 | 长沙麓山滨江实验学校:照亮每一位学生的梦想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楠 姜欣 编辑:彭佩 2020-05-29 13:47:08
时刻新闻
—分享—

" 我不是光,我只是被光照亮。" 日前,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校友、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李乐莎回到母校时这样说。

李乐莎所谓的光,也吸引着无数梦想少年的追逐。在上个周末,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有点忙。5月23日,2020 年初中体艺后备人才遴选测试拉开帷幕,5月24日,2020 年高中特长生测试举行,两天里每天都有数十位考生前来测试。按照招生计划,麓山滨江初中体艺后备人才招录 24 人,高中特长生招 20 人,两项测试的报名人数都远超计划招生数。

家长与考生的选择,也是对学校认可的一次投票。近年来,麓山滨江潜心办学,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办学文化与特色日益彰显。在 2019 年长沙市教育局组织的网络大 V 进校园活动中,麓山滨江被誉为 " 一颗湘江边的明珠,一所被低估的优质学校 "。

不是贴牌,互派教师深度融合

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创办于 1957 年,前身是长沙市第二十中学。2013 年 6 月 13 日,学校与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签订捆绑发展、合作办学协议。当年 12 月 30 日,学校更名为 " 麓山滨江实验学校 ",从此开始新的华丽蝶变。

现在,麓山滨江校长夏延刚经常这样介绍学校:" 麓山滨江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完全中学,是长郡教育集团重要成员、麓山教育共同体核心成员校,是一所整体提质改造后的全新学校。"

自更名伊始,麓山滨江与麓山国际之间就不是浅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更不是贴牌,而是教育、教学、教研各方面的 " 血脉交融 "。其中,人员互派是合作办学深度融合之根。按照协议,两校人员交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三年一周期。至今,两校已互派干部、教师 50 余人。

在这份互派人员名单中,麓山国际年级组长李衍宏 2013 年合作之初任麓山滨江校长助理,2017 年升任教学副校长,2019 年调任集团株洲云龙实验学校校长;麓山国际高中教务处主任宁凯 2019 年任麓山滨江教学副校长,他曾担任年级组长 8 年、高中部教务处主任 6 年,连续任教 8 届高三毕业班,管理经验丰富;教务处主任谭鹏,教育处主任于志强、副主任黎青,均是麓山国际选派的优秀青年干部。麓山滨江办公室副主任钟武伟交流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勤勉、有成效,获得高度肯定。两校交流的速度、力度与深度大大超过了一般的合作办学,彰显了两校捆绑式合作办学的鲜明特点与独特优势。

今年 5 月 14 日,麓山滨江还为 14 名毕业于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和双一流研究生青年教师举行了 " 集团导师签约仪式 ",导师均是来自长郡中学和麓山国际的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教研组组长等名师,再加上麓山滨江副校长、高级教师宁凯,共有 9 位名师担任。

在外界眼里,七年来,麓山滨江在共享优质资源、提升育人理念、规范内部管理、培育项目特色、追求品牌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学校被誉为长沙市 " 合作办学成功的典范 "。

不唯生源,交出一份低进高出的答卷

随着师资力量的提升,麓山滨江的教育教学质量也逐年稳步提升、节节攀高,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最让家长们津津乐道的是,在 2018 年高考中,麓山滨江一名入校成绩为 3A3B 的学生考出了裸分 683 分的成绩。并且这不是个例,据悉,当年该校还有 29 名入校成绩差不多在 1A5B 的同学考到 600 分以上高分。从入口看出口,麓山滨江给学生、家长、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乐莎就是在当年的高考中,以文化分第一名、专业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入校时的懵懂到毕业时的圆梦,李乐莎认为正是高中三年的学习照亮了她的梦想与人生路。

也因此,麓山滨江的高新中招录取等第近三年来稳中有升。2017 年该校中招等第兜底为 1A5B,计划招生数 450 人,实际录取 421 人;2018 年中招等第为 2A4B,计划招生数 500 人,实际录取人数 749 人;2019 年中招等第为 2A4B(其中语数英三科至少须有一个 A),计划招生数 500 人,实际录取人数 684 人。

据了解,在与麓山国际合作办学后,麓山滨江紧紧依托长郡、麓山品牌,借力集团化办学平台,共享优质资源,教学上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评价,与麓山实现集体备课制度化、教研交流常态化。

在加大与麓山国际教师互派交流学习力度的同时,麓山滨江还加强本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积极参加集团的学科竞赛活动,提升学科能力。学校同时从全省引进名优骨干教师,从教育部直属院校招聘免费师范生,在一系列强有力地举措下,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主力军。2017 年,谢佳老师在山东潍坊举行的全国理解教育与自分教学研讨会上作教改经验分享;2018 年,曾珍老师获麓山教育共同体高效课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特等奖;"90 后 " 谭艺茜老师获 2019 长沙市 " 星城杯 " 普通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高中数学组特等奖等。

与此同时,麓山滨江狠抓常规,关注课堂,致力高效课堂建设,借鉴麓山国际 " 迈孚 " 高效课堂理论,并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引进 " 自分教学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找到最适合 " 每一个 " 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让 " 每一个 " 成为 " 更好的一个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不想复制,办学特色得到彰显

难能可贵的是,在从内由外的蜕变中,麓山滨江没有一味地模仿、复制名校,而是通过吸纳、传承、融合、变革与创新,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办学特色得到彰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为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首先,麓山滨江利用与湘江 " 零距离 " 地域优势,联合长沙市体育局共同探索体教融合特色项目,组建水上运动队——皮划艇赛艇队和龙舟队。2015 年 6 月学校与长沙市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明确体教两家分工、落实各自职责,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学校对水运队专门设置水运班并实行小班制授课,实现训练与学习互促、文化与专业共赢。近三年来,皮划艇赛艇队相继实现了在世锦赛夺冠、在世界杯夺银、在亚运会夺金的梦想;在湖南省 13 届运动会上,学校取得了 8 金 11 银 16 铜的佳绩;龙舟队在 2019 年乌干达中非友好国际龙舟赛中勇摘桂冠,扬威世界。

其次,麓山滨江结合本校实际组建健美操队,自 2012 年 9 月建队以来,健美操队参加国际赛事 2 次,获铜牌 2 枚;参加国家比赛 7 次,获金牌 8 枚;参加省级各类比赛 10 余次,获金牌 30 枚。队员陈瑜同学 2018 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并入选 2022 年冰上舞蹈国家集训队。2014 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为 " 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 "、2017 年升格为 " 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 "。

面向更多数的普通学生,麓山滨江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现有播音主持、话剧、摄影、文学社、稷下社等 20 余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

不降标准,发展自己的文化与内涵

在 2017 年 2 月出任麓山滨江校长之前,夏延刚是长郡梅溪湖中学的党委书记。这两所学校都属于集团办学,夏延刚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两所学校的快速发展,对集团化办学有了自己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学校的发展受益于集团办学,但绝不受制于集团办学,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和内涵发展。" 一直以来,夏延刚这样说,也这样做。

当前,有一种声音认为,集团化办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母体校的高标准与严规范带给其他集团校,这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来到麓山滨江后,夏延刚严谨务实的管理风格确实让学校自上而下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外界眼里,这种变化正是长郡与麓山气质的融合与体现。

夏延刚主导学校修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强化责任,从严从细管理,从紧从优落实,不降标、不走样、不变通,坚守底线。他还进一步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行政干部值班为抓手,强化干部的管理机制。现在,每天早上 7 点前,大家都能在麓山滨江校门口看到校级领导站岗值班的身影,作为全校到得最早的人,他们将迎接全校师生开启新的一天。这一举动虽小,但带给全校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影响却不可估量。

在夏延刚的办公桌上,常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10 多个记录本,有会议记录、工作安排、上级通知、学习笔记等,还有一本工作反思。严谨细致对于夏延刚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现在也正成为麓山滨江这所学校的光芒与特质。

加入集团化办学七年来,麓山滨江由需要 " 输血 " 到自主 " 造血 ",不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口碑与信任也为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李楠 姜欣)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楠 姜欣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