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厉行威:育人理念的坚守者和践行者

来源:红网 作者:易芳 编辑:韩阳 2020-05-12 14:43:16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512143736.jpg

红网时刻5月12日讯(通讯员 易芳)从湖南师大附中到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长沙教育学院),从与学生相守相伴到成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厉行威老师始终坚守中学教育阵地,始终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与理念,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让生命之花一路璀璨。

微信图片_20200512143740.jpg

育人为本

记者:厉老师您好!我看了您的相关资料,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都说,在湖南师大附中就读三年,您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非常大。请问为什么您会对他们有这么大的影响?

厉行威:您好!2014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这话说得实在,也说到了关键点,但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还是蛮难。我出身贫寒农家,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的劳动行为和对儿女无私的爱,潜移默化中赋予了我勤劳、善良、关爱他人的品格;在成长过程中,许多老师、朋友在生活、学习中都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对世界充满了感恩之心。因此,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生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的生活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十几岁的青年学生在一起,最难得的是能保持一颗童心,葆有一份真诚,相比其他职业人,少了很多世俗欲念。和学生打成一片,跟他们开开玩笑,非常快乐,有时候心情不太好,我就会到教室和学生们玩一会,讲会话,心情马上就好了。所以跟学生在一起真是非常幸福的事。

第三,我始终认为,当老师的第一要义是育人,其次才是教书,当然教书和育人也是融合在一起难以分割的。所以除了课外的个别交流和辅导之外,我在课堂上也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既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关注人生境界的提升。比如对选修教材《中华文化经典研读》,我都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学生领悟和践行。有学生就在网上发了一篇《记厉行威先生》,说道“厉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大概正因为这样,先生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地向学生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极希望学生能由此染上些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受到点传统文化的浸润,收获和了解到传统文化对人的极大裨益。”这是说得很实在的。这样日积月累的渗透和教化,教育成效还是很显著的。这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欢也会影响到自身的为人处世,有很多家长也对我说过,和我的交往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有很多家长,在学生毕业多年后,有什么问题难以解决,还会打我电话,请我帮忙,还有一些家长,带着毕业多年的学生来看望我。

记者:我知道您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止步于课堂,而是上升到了课程的层面,能介绍一下您的做法吗?

厉行威:好的。这一块的语文课程建设,我主要做了两件事。

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伊始,针对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已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情况,制订、实行了《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小学十二年一贯制语文素养培养方案(试行)》,《方案》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书写练习”“经典诵(研)读”“必读书目和选读数目”三个部分,其中“经典研读”高一要求研读《论语》《诗经》《大学》,高二要求研读《古文观止》《老子》《庄子》,并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建议,通过“课前三分钟”“读书报告会”“中华文化大会”等系列学习活动加以推进和落实,以此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精神底色和文化底蕴。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通知下发之前,我就和同事们一起开始了“中华文化选粹”选修课程的开发设计和选修教材的编写,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先后开发了“论语选讲”“诗经选读”“品唐宋风云人物”等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并主编了《<诗经>选读60首》校本教材作为教学资料,参编《论语讲案》校本教材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后,我更加觉得时间紧迫,于是在2019年初梳理语文组已有的选修课程,依托于已有校本教材,整合文化、文学、活动等各类校本选修课程,作为主持人成功申报湖南省2019年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XJK19JC005),意图系统构建并实施普通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课程,探索其构建与实施的路径、策略与方法。这个在国内高中尚属首次,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创新性。

育人先自育

记者:像您这样满怀热忱,倾心于教育工作,应该感觉很幸福啊。

厉行威:是的,非常幸福。很多年后,学生还记得你,还在津津乐道你对他人生的影响,这是多高的权位和多少钱财都无法比拟的。

记者:当代社会,很多人似乎都以钱财多少和权位高低来作为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您的这种认知似乎不多见。

厉行威:也还是有蛮多的,比如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同事,其实都不是名利之徒,也都能以仁爱之心无私奉献,和他们一起同行,并不孤单。一方面,是因为待在校园里,与学生交往,学生再怎么复杂,也比社会上很多行业的成年人单纯很多,这会影响到老师的心态。另一方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教师的自我修炼非常重要。

记者:具体怎么修炼?

厉行威: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这个发展不止是专业方面的发展,而应该是教师个体生命的整体发展,因为教师是以包括学识品格、精神特质、思维特征、行为方式等在内的整个生命气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一个眼神、一抹神态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强调自我整体生命的塑造和发展。教师发展有很多路径与方式,而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读书。很多专家教授都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阅读是教师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的确如此,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生命的第一需要,教师发展最佳、最少限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持续不断的读书。学校应该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是一群热爱读书的老师带领一群学生读书。但很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现在很多老师不读书,慢慢就变得油滑、肤浅甚至滑向了市侩、机巧的泥淖。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读书,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只有读书才能始终保持学识的增长、精神的丰盈、心灵的纯净、生命的活泼。《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说“学而不厌”,荀子说“学不可以已”,意思有相通之处,都是说我们要把读书当成日常功课,当成生活方式,由此实现自我生命境界的不断提升与超越。现在我们说构建“学习型社会”,其实主要的意义也在于此,而不只是通过学习来获得一些谋生的技能和竞争的工具。

另外,就是要有研究意识。强烈的研究动机和不懈的研究行动,既能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避免浪费学生时间和生命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以来,我一直注重研究,先后有40多篇论文、评论在《中学语文教学》《湖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励,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4个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出版了著作《高考作文:命题原理与应对策略》并荣获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二十届优秀成果奖,主编《花开有声——名校作文选粹》等各类书籍20余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记者: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有一个绕不过的槛,就是高考成绩。你带的学生高考成绩向来不错,请问您有什么秘诀吗?

厉行威:没有什么秘诀,不过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一些常识罢了。很多学校和老师,把高中三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变成了刷题的过程,从高一开始就发一本《五三》给学生做,真是败坏了语文的胃口。语文教育教学,应该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夯实、基本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发展和文化素养提升,总之是应在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这样,高考成绩是个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肯定不会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凝练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重构了教学内容,对教学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为广大语文老师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读,深入领会,贯彻落实。

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是课堂。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一天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是师生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老师应该树立一个观念:不能上出好课的老师不是一位优秀教师。一个老师应该把上好课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

上课就像写文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上好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是要备好课,“功夫在诗外”,上好课的关键是要备好每一节课。于漪老师当年初上讲台时将教案一遍又一遍反复修改,连坐公交的时间都在背教案,这个应该给我们很深的启示。一直以来,我个人非常注重备课,即算是非常熟悉的教材,我规定自己每备一堂课的时间不能少于3小时,虽然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但在这个磨砺的过程中,自己的学养不断丰厚,课堂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早在2007年的时候,我就提出了构建“灵性课堂”的理念,很惭愧的是,十多年过去,主要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理论上几乎没什么创建,但可以欣慰的是,实践中自认为做得还算差强人意。所以很多同学到了大学后说我的课比他们大学老师上得好时,虽然知道是他们出于情感等因素的偏爱,我还是挺开心的。把课上好,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他们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我们现在有些学校和老师的做法是反过来,备课马马虎虎,课堂稀里糊涂,然后发一大堆习题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做题,老师上课对答案,甚至牺牲学生的周末和假期,加班加点做题讲题。这叫舍本逐末,三年下来挤压了学生很多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视野和心灵的扩展,尤其是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这样大打时间战,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学生的收获是很有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是打着为学生出路负责旗帜的很不负责的行为。学校要留给老师心灵舒展的空间,老师应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让他们能扩展视野,体验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拥抱深邃的历史文化生活,而不是一天到晚只有文化学科,甚至文化学科又窄化和矮化为试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发展片面,心智幼稚,再加上一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结果造就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退一步说,哪怕只是从应对高考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是收效甚微的,因为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经将“素养立意”的理念很好地落实到了命题实践之中,学生没有好的语文素养,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迈步从头越

记者:2019年下半年,您调到了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很多人不太理解。您为什么想到调动?

厉行威:是的,各有各的看法和想法吧。有人善意提醒我,说湖南师大附中有优秀的学生、宽广的人脉、多样的资源,为什么离开呢?当然也还有人有其他的种种考虑,其实也许他们所想的跟我没多大关系,比如,从教以来除了个别的特殊情况,我基本上不搞家教,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前面说过,老师要读书和研究,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势必要有所牺牲。我自己班上学生的辅导工作,都是在课间或答疑时间在办公室完成的。

从2015年开始,承蒙母校湖南师大抬爱,我开始在文学院和教科院带研究生,负责他们从阅读积累、见习实习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和研究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见证了她们从懵懂到优秀的成长过程。后来王利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里面说:“无论在治学、教学、生活等哪个方面,您身上都有着超级无敌巨多的养分待我们去学习吸收,最重要的,是在您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说实在话,收到这样真情写就的文字,比中了一个大奖还要开心,幸福感很强。我就想,这样的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一定会是一个学识、能力、为人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老师。多年以来,我也深切感受到,不少学校,不少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确实存在认知上的模糊、理念上的偏差、行为上的不足,因此我就想,我现在教两个班,能影响到的只有几十个学生加上几个家长,我可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研究,架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去影响更多的老师,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为教育做更大一点的贡献。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是一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能影响和一方土地。当然,这也许是我不自量力、比较幼稚、一相情愿的想法,但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一直以来,我也感到,理想主义者其实一点也不孤单,有很多同道者走在一条共同的路上,互相砥砺,奋勇前行。

我有了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和影响老师的想法之后,就开始关注一些相关的单位和平台,非常幸运的是,我终于能实现愿望,在2019年下半年荣幸加入了长沙教育学院,也就是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实在、友善、专业、团结、和谐的团队中,从事中学语文老师培训工作。长沙教育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宏业、相容、相立”,相立楼大厅写着一行大字——“生命中除了爱,其他都是行李”,这个团队是这样标示的,也是这样行动的。这里有善良、智慧的专家型领导,有友善、卓越的专家型同事,让我有了优秀的引领,同时也感到了很大的差距与履责的任重道远。

我个人非常认同学院的文化价值和教育理念,作为一名岗位新兵,我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在学院语文学科专家肖万祥教授、冯辉梅副教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或参与各项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热心参与农村名师工作站的相关工作。2019年10月23日,我到长沙市农村名师工作站(田心站)组织开展语文组课例研修活动,先以乔口中学曾万里老师的习作教学课《学会记事》为载体,聚焦“精心设计学习支架与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这一主题,从教学目标定位以及教学环节与目标的一致性、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作用发挥、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目标达成度三个观察点进行观课;随后,组织教师们集思广益,分组对各组观察点进行研讨交流,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最后,我从六个方面对曾老师的习作课进行评课、指导,同时也用座谈的形式让老师们了解到更开阔的习作教学维度。2019年11月3日,为贯彻落实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志愿辅导工作实施意见》,我多方协调,组织了“高中语文名师公益大讲堂”活动,并主讲了《高考语文命题走势及应对要点》专题讲座,使长沙市各中学1200余名学生和部分家长、老师获益。

教师培训是个非常专业的工作,要适应这个岗位,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久久为功,不懈努力和修炼,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不负信任,承担好这一光荣的使命,为长沙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人物简介】

厉行威,1996年7月参加工作。教育硕士,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中学语文学科负责人,湖南师大文学院、教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沙市首批卓越教师。曾任湖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多届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湖南省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高考语文阅卷组核心组成员,湖南省考试院高考水平评价专家组成员,湖南师大国培专家库成员,湖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先进工作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众望基础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湖南省教育厅“未来教育家”项目“高中教师高端研修班”首批学员。

先后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以“树立宇宙意识”为例》等40余篇论文、评论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湖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参与或主持各级课题4个,出版专著《高考作文:命题原理与应对策略》并荣获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二十届优秀成果奖,主编《花开有声——名校优秀作文选粹》等各类书籍20余部。

在湖南省内外如湖南省教育厅国培项目、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长沙市高考教学研讨会、益阳市高考教学研讨会、湖南师大文学院、华南师大文学院、江西师大、韶关市教育局、铜仁市教育局等地作学术报告100余场,多次为省教育厅和湖南师大国培、省培班学员上阅读、写作观摩课。

来源:红网

作者:易芳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5/12/72139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