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卫华教授:最想教给学生的是求实态度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编辑:彭佩 2019-09-10 11:46: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教授正在中南大学民主楼办公室里办公。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教授正在中南大学民主楼办公室里办公。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人物名片

桂卫华,1950年出生,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执教三十余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今年9月,获评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光荣上榜,69岁的他是10名入选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今日是教师节,桂卫华将和其他优秀教师代表在北京参加全国表彰大会。

“谢谢你们,耽误你们时间了。”前几天,记者们在中南大学民主楼对其进行了集中采访,结束后他向大家致谢,和蔼可亲,没一点院士的架子。

身形清瘦的桂卫华身体不是太好,他是向医生请假戴着住院手环出来的。除了接受采访,当天上午他还参与了中南大学本科生的迎新活动,这是他每年的“规定动作”。今年他除了跟新生分享了“求实”的故事寄语大家要老实为人、踏实做事外,还动情地说:“前不久刚把毕业生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今天又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新生,作为一位老师,桃李满天下是最光荣幸福的事。”

自从当了老师就喜欢上了这份职业

在中南大学民主楼前的空地上,立着一块石碑,呈翻开的书本状,书页上刻有“求实”二字。这是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1978级全体研究生在入学30年之际送给母校的礼物。桂卫华便是其中一员。

“当时我们想,在这里学习了这么多年,学校给我们打下的烙印是什么?后来我们就写了‘求实’两个字。求实的本质是:老老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桂卫华说。

这位曾参与修建橘子洲大桥的求学者,自1978年进入中南大学后,忙碌的脚步就未停过。“我曾在工厂里当电工,后来考到学校学自动化专业,从此就没想过要学别的专业干别的事。”桂卫华常跟学生们讲:干一行要爱一行,才能做出成绩,当老师也是一样,“自从我当了老师后,我就非常喜欢这份职业。每当我看到培养出的学生做出成绩,这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陈晓方跟随桂卫华学习多年,在他看来,桂老师最想教给学生的,不是哪一项具体的技能,而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而给予学生的爱与陪伴,则从另一个侧面诠释着为人师者的责任担当。

被学生笑称为“空中飞人”的桂卫华,一年365天,有一大半时间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去出差的路上,但每次只要一回学校,他顾不上休息就会组织学生开项目研讨会,或是立马赶到实验室,挨个找学生询问科研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放手去做。

秉着“厚德博学,勤勉敬业;求实创新,研以致用”16字教书育人方针,桂卫华为我国有色冶金自动化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有的成为院士,有的成为领军人才……

学以致用,带领学生勇攀科研高峰

即使已近古稀之年,桂卫华仍然有着自己的梦想:对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充满兴趣,想着人工智能如何为国民经济发展添薪蓄力。

为什么要研究有色冶金自动化?桂卫华说,有色金属在我国国民经济、军工等方面地位特殊,属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虽然有国外的技术可以引进,但到中国后会“水土不服”,这就要求我们提出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

因此,桂卫华在几十年里带领学生和团队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高炉“内窥镜”项目,也即要实现对大型高炉炼铁过程运行信息进行监测,被称为该领域的“珠穆朗玛”。

一次,学生蒋朝辉跟团队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炉上试验该项目时,因为一氧化碳爆表晕了过去。即使被抬下现场仍然坚持要把事情做完。这个细节,桂卫华提到了两次,他说:“人要有一种使命感,这也是自己挑选学生的一个重要品格。在科研过程中,要‘作甚务甚,作甚学甚,作甚会甚,作甚成甚’,就是要有目标,这也是我对学生的要求。”

蒋朝辉教授不仅读硕博跟着桂卫华,现在也是桂卫华团队成员。回忆起当时的一幕,他直言,这种使命感就是受导师影响、耳濡目染。而更令他记忆深刻的是,当这件事发生后,桂卫华改掉行程第一时间赶过来嘘寒问暖,强调科研虽然很重要,但安全第一,同时看看还有哪些措施没做到位。

陈致蓬也参与了这一科研项目,成果受到全球十大钢铁制造厂商之一——韩国浦项钢铁公司(POSCO)的高度评价,他也因此受到该公司盛情邀约,对方将他拉到一旁单独沟通许以高薪,还是学生但已成家有了孩子的陈致蓬却一口回绝,他说他始终记得桂老师的叮嘱: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徐运源 通讯员 周承志)

感恩老师才有光明未来

文峰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祝福所有老师节日快乐!这样的祝福源自打心底的尊重与感恩。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没有老师,那我们很多人都不会有自己现在的人生舞台。特别是,好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思维的方式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是人格和心灵塑造师。正因此,于很多人而言,求学生涯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今年,有部电影叫《老师·好》,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片以苗宛秋老师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师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20世纪80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从“坏学生”到“好学生”,从故事细节到情感脉络,它都勾起了我们的诸多回忆。正因此,笔者以为,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特殊的关系之一。因为时间久了,它既有友情元素,更有亲情元素。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那段岁月,每一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感谢遇见,感谢老师的批评,感谢老师的指点,感谢老师的某一次痛斥,感谢老师没有放弃曾经那么糟糕的自己。尽管当时可能还不服气,可能还会怨恨,可能还很反感……但这样是从成长到成熟的体现。

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便会发现,老师无处不在。当我们永葆学习之心,向自己的前辈请教的时候,我们更会理解中国的师徒文化和传承的意义。后辈需要前辈的启悟,前辈的人生感悟也需要进行价值传播。如果说,后辈是一块生铁,那么只有在前辈的指导下,不断淬炼,才能百炼成钢。

毫无疑问,教育是重要的民生话题之一。每次谈及这个话题,我们总会有很多美好的构想和愿景。而我们要实现这些构想和愿景,首先要感恩和敬重老师。只有感恩老师才会有光明的未来,于个人和国家都是如此。在教师节,天下的老师最需要的当然不是礼物,而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真心祝福和普遍的职业认同。只要祝福足够真诚,社会打心底尊重这个职业,老师就会心满意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