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绕的光明小学,远离着城市的喧嚣,彩色的校园里,学生们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快乐成长。
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彩色校园。
学生们生活在这彩色的校园里每天都充满了阳光。
编者按:四年前,本报以《“隐居”山林的彩色学校》为题报道了望城区光明小学的特色美育,师生们轻盈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引发连锁反应,先后吸引了近10家媒体采访报道,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无论是学校的硬件和文化氛围,还是孩子们的成绩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重新走访该校,试图通过文图立体再现一所农村小学新时代的美育特色。
两位学生正坐在树荫下的“斑马”旁画画。
“我其实很少教他们东西,我只是跟他们说,你要去看见你所看不见的。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孩子们不是很明白,慢慢地,他们就懂了。”望城区光明小学美术老师杨伊说。
这是一所挺有意思的农村小学,有着一群快乐的师生。在这里,美育就是一件简单而自然的事情。校园的每个角落可以成为师生的画布,大自然是他们随时可去的美术课堂。校长和老师们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很少听见校长谈理念,他让老师们站到教学舞台的最前面,自己隐藏在后面默默地做服务工作。
我们采访那天,望城区白箬铺学区教育总支副书记何正清、光明村支书黄铁辉,都闻讯赶来。一是因为本报四年前的报道让外界开始关注这所学校的美育,二是想向媒体再次夸夸安心扎根农村教育的年轻老师们。
放学后,几位学生自愿留在这美丽的校园里看书。
学生多了美的想象空间
再次走进光明小学,首先看到的变化便是教学楼和食堂之间新建的“风雨走廊”,两者之间几十米的路程虽短,但孩子们吃饭有了避风避雨的港湾。走廊仅有的一面墙体上画着梵高的《星空》,星空下,三只“小鹿”或觅食或仰望,与校园花坛里的“动物”相映成趣。
穿过独栋教学楼,拾阶而上,是学校新建的“美术吧”,100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多个画架,上面都是壁画临摹作品。站在画架前透过墙面玻璃,可以看到田野青山。下雨不能外出画画时,美术吧就成为孩子们创作的好去处。10米外,是光明村特别给学校开辟的自然·艺术教育基地,大自然在这里不曾遭到破坏。美术吧旁还新建了亭子、开辟了花园,去年冬天种的绣球、欧月生机勃勃,正含苞待放。
学校的各类墙体、地面、台阶、走廊、操场上,都是学生们兴之所至的画作,传统文化的元素更多了,有壁画、有京剧脸谱、有神话人物、有“奇花异木”,有张开的彩色巨翅,有各种动态的人物动物剪影……
50多岁的朱国强校长,黑黝黝的皮肤,憨厚朴实。“只要是老师们提出来的要求,有利于孩子和学校发展,我很少反对。”针对老师们提的想法,他心里过一遍,合理的就去村里、去学区、去教育局递交方案,“一般都会得到大力支持”。
杨伊老师正在给学生们点评作品。
画画是快乐的
在学校,每班每周两节的美术课雷打不动。当天下午,刚好二年级有堂美术课,像往常一样,孩子们被从教室里“放出来”,带着画纸和彩笔,就这么在水泥的操场上席地而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二年级的龚奕涵画的是《元宵节》,“没把它当作业画,就觉得画画很好玩,有意思。”他说,自己画了两天了,没人催,就这么慢慢细细地画。
“没有画得不好的作品,只有没有画完的作品。”杨伊说,作为教师,也没有人催她赶进度,只有不断蹦出来的想法,比如,让一个年级在十几米的长卷上集体作画,比如带着娃娃们去林子里采叶子办师生画展。孩子们没有被评判的压力,每个人都画得兴致勃勃,老师也是兴致勃勃,觉得教学是快乐的。
长卷、油画框、颜料……这些都是学校出费用,“学生只要想画随时可以画”。这所学校的孩子,美术课在校园里,整个校园就是他们的画布,跑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他们挥洒灵感的舞台。走到教室里,哪怕没有美术课,也一定会有孩子正趴在那里专注自己的画画。低年级的天马行空,中年级渐渐引入技巧,高年级有意识地进行传统壁画等特色课程临摹。
虽然没有被评判的压力,但却有练习的要求,孩子们每周要交一幅作品,配上文字,叫做《绘画日记》。学校外出交流、展览中要用到学生作品,都是直接在孩子们的日常作业中挑选。因为作品很多,只有六个班200多名学生的学校专门腾出两个教室,用于师生作品的存放和展示,布置得低碳又精美。
杨伊老师带着学生们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们在自然中去发现美。
山里的孩子与世界自信对话
下课时间,看到美术室来了新客人,孩子们纷纷过来打招呼,并叽叽喳喳热情介绍,这幅作品是他画的,那幅又是她画的。“你们为什么喜欢画画啊?”记者问。“因为可以表达心情。”“我开心的时候就用很鲜艳的颜色画,不开心时就用黑色的颜色画。”引得大家笑起来。
“别以为山里的孩子走不出去,他们也是可以跟世界对话的。”望城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戴金利觉得,光明小学的美术教育真正做到了孩子的心灵深处。友好学校新加坡思源中学来光明小学交流,校长看了这些画觉得很震撼,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活泼自信,完全没有印象中农村学生的那种拘谨。在她看来,这种自信与学校的美术教育分不开,孩子们通过老师引导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不断肯定自己。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让很多家长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有了兴趣爱好,文化成绩更好了。在该区三到六年级的抽考中,80多所小学100多个班级,光明小学有四科是前10名,有的还是前3名。
“以前,校园文化很模糊,但2015年以后,用孩子自己的笔画打造校园,‘快乐成长’成为核心。”朱国强一口气说出了学校在文化、硬件、学生、老师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学校是所在学区年轻老师最多的,环境氛围好了,老师都愿意在学校多呆一会。以前晚上吃饭都是两三个人,现在吃饭都是一桌人。”他打趣说。(谭琳静 徐运源 石祯专 邹麟)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谭琳静 徐运源 石祯专 邹麟
编辑:陈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