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明办启动“抒写童心——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征集活动。
红网时刻10月25日讯(记者 胡晓春)“电话是我的最爱,我在这头,爸爸妈妈就在那头;电话是我的最恨,我在这头,爸爸妈妈却在那头。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怎么禁得住我炽烈的思念。”2018年6—8月,湖南省文明办启动“抒写童心——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征集活动,面向14个市州的留守儿童征集家书,一篇篇朴实的文字不断汇集,饱含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其情之真,其意之切,令人泪目。
“背着行囊的你们走出了家门,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云雾中。”“依稀记得,你走之前,用手轻轻地抚摸我们的脸庞,固然想哭但仍努力忍住。”“送别你们的那天,心里像缺了一块,怎么也找不着那块碎片。”……一封封吐露心声的家书,从大山深处飞向遥远的大都市。
来自益阳市安化县平口镇中学的刘佳超同学,今年12岁,从出生起,父母就一直在外打工,一年仅能回家一次。平日里,刘佳超和姐姐就与6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时候,我想念爸爸妈妈,就一直盼过年,长大后,一到暑假,我就和姐姐去广州找他们。”
老师彭忠德告诉记者,“刘佳超是个心思细腻、情感敏感的孩子。”这次,他写给父亲的信有些特别,讲述的是自己在列车上与一名打工者相遇的故事。“油漆桶里装的是他的生活用品。用线捆绑着的半包洗衣粉,还有一块薄得要从中间断掉的香皂……”“天依旧有些许寒冷,他仅穿单薄的上衣,我都能替他感到寒冷。”刘佳超不忍再继续端详这位打工者,因为,“爸爸跟他一样,常年漂泊在城里,跟他干着差不多的活。”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陪伴,可为了生活,他们两地相隔。写信的孩子,是乖巧懂事的,他们小心翼翼地向父母表达着爱与思念,心疼父母奔波劳苦。读信的父母,总是不那么善于表达,在电话那头,他们问得最多的是:“吃了吗?”一句简单的话,却饱含着太多的情感。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进能在读完孩子们的信件后,曾疑惑:“这样一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词句,何以让我这般念念不忘?”随后,他便找到答案:“是因为他们对良善的坚守,对亲情的捧奋。”他寄语留守的孩子们:“请你们坚定地相信,你们与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未来的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灿烂而光明。”
此次“抒写童心——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征集活动,是“不忘初心,携手‘童’行 ”2018年湖南省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的重要一项。今年,湖南省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将于10月31日上午10时,在湘潭县子敬学校举行。活动由湖南省文明办主办,中共湘潭县委宣传部、湘潭县文明办承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潇湘晨报《十几岁》杂志社执行承办,湘潭县子敬学校协办。在“抒写童心——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征集活动中,湘潭县发动了全县155所中小学,11000余名留守儿童参与。湖南省文明办将从全省的投稿中,选取部分优秀作品,编纂成书《给你写封信》。
来源:红网
作者:胡晓春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