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三届院士陈政清忆高考:科学家的梦想曾遥不可及

来源:红网 作者:曾欢欢 李妍蓉 编辑:彭佩 2018-06-08 14:53:58
时刻新闻
—分享—

老三届院士陈政清。

当年的录取通知书。

  红网时刻6月8日讯(通讯员 曾欢欢 李妍蓉)1966年高中毕业,1977年重新跨入高考考场,此间漫长的11年时光里,老三届院士陈政清曾无数次感叹遥不可及的科学家梦想。直至恢复的高考再次点燃希望,考取湖南大学力学专业,随后的一路,陈政清都在和时间赛跑,追赶科学家梦想。

  我的高考迟到了11年

  1977年10月21号,国内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个特大喜讯激活了数百万知识青年荒芜的心田。与大多人不同的是,陈政清提前20天得知了这个消息。

  40多年过去了,陈政清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十年来从未来过他工作地方的母亲,赶了一天的路,从湘潭老家来了。当时正在岳阳钱粮湖农场总场中学任高中老师的陈政清看到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外,第一反应是家里出大事了!

  “果然也是大事!是国家准备恢复高考了!”对于母亲捎来的这个消息,陈政清第一反应是完全不敢相信。再三和母亲确认消息来源是在湖南大学教书的大姐,仍是将信将疑。

  “这种太想相信又不敢相信的感觉,估计我们老三届最有体会。”1947年,陈政清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商店职员家庭,善良的父母与和睦的家庭给了他良好的教育和个人修养氛围。“从小就向往当一名‘科学家’、‘工程师’,不仅学有所成,还能造福全人类。” 然而,像当年许多青年一样,陈政清的科学家梦想未能在时代面前有所例外。1966年6月13日,中央决定高考推迟半年进行,而后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正信心满满准备报考半导体专业的陈政清傻了眼。“眼看考大学的机会没有了,大家除了无奈,还是无奈,这不是我们能左右得了的事情。历史跟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许多人因此改写了人生。”

  1968年12月,一纸通知,全体老三届学生都下放农村,成了“知识青年”。陈政清被下放到了位于岳阳市的钱粮湖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虽然母亲为了让我专心复习,把我的小孩都接回了老家去带,我还是直到10月21号高考恢复的消息完全公开,才真正相信,等了11年,我终于等到了高考!”多年后,这批老三届谈起这一幕,有人直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当时的心情。

  高中毕业11年后 仍考了个地区数学第一

  相较于很多荒废了学习的考生,对学习有着惊人的热情的陈政清对高考信心满满。“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我谈不上什么遭遇坎坷的路,只是比较漫长的路而已。这一路走来,环境在变,身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科学这件事情的兴趣。无论有条件还是没有条件,我都坚持看书学习。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高考绝对没问题。”

  到钱粮湖农场的第三年,有知识的陈政清被“选拔”到农场七分场中学当初中老师。两年后,又被“提拔”为总场中学高中老师。由于老师少,学校哪门课缺老师,他就教哪门,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都教过。利用教书的机会,陈政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仅大学的高等数学、无线电基础等课程都自学完成了,连马克思主义也讲得出一两个道道。“‘文革’十年,我学了一个文科大专,因为天天学马克思主义嘛!”农村夏天蚊子多,陈政清就穿上长筒胶鞋看书,这曾被当做笑话在“知青”中流传。

  终于有机会去实现读大学的梦想了,1977年11月填报志愿,陈政清郑重地填下“复旦大学数学专业、湖南大学半导体专业”。

  就这样,陈政清一边当着高考补习班的老师,一边自己复习着,一个多月后的冬天,30岁的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那年的数学最后一道题是有点难度的高等数学基础题,基本上没人做出来。”陈政清记得考完数学出来,马路上到处都是人,大家一堆堆在议论考题。自学完高等数学的陈政清老师一下子就被大家围住了。成绩出来后,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农场老师数学成绩考了岳阳地区第一名。

  胸有成竹的陈政清等来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整个农场都传开了,不少人来给陈政清道贺,但是他却心情复杂,因为通知书上赫然写着“湖南大学力学专业”。这让陈政清百思不得其解:数学考第一,为什么复旦没有录取我?为什么湖大没有把我录到半导体专业?

  后来,从各个渠道得知,当时认为年纪大的考生今后发展潜力不大,录取偏严。加之眼睛体检“色弱”,所以被录到了力学系。

  尽管不是梦想的专业,但是毕竟上大学的机会已然摆在眼前,年龄也不允许再有选择的机会,陈政清还是决定进入大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与湖南大学40年的缘分。

  与时间赛跑 追赶科学家梦想

  1978年3月入校,陈政清已经30岁了,是全班年龄最大的同学,并且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上大学之后,面对迟来的学习机会,陈政清十分珍惜,“‘文革’十年,我唯一吃亏的就是年龄。我这么大年龄了,再也不能耽误了,咬着牙也要与时间赛跑。”

  对77级而言,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英语。自60年代开始,几乎没有学校开设英语课程,大学都是从零开始。

  比起同样从零开始的同学们,30岁的陈政清学英语还有一样格外的困难。“我有神经性耳隆,高音频的音标听不太清,第一堂英语课几乎没有听懂教授的一句话,非常‘恐怖’。”为此,他咬牙花巨资买了一个收音机,连睡觉都戴着耳机听,一个星期后才开始听懂课。英语书不离手更是标准配置,每晚10点熄灯后在路灯下看半小时,每天早上6点起床晨读一小时。四年坚持下,英语不再是难题。

  相较于录取时因落差产生的对力学专业的抵触情绪,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的深入,陈政清开始领悟到力学科学的无穷奥妙。在湖南大学7年,陈政清师从当时被誉为国内塑性力学“三巨头”之一的熊祝华教授和结构力学的王磊教授,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在那个研究生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年代,他没有忙着找工作和赚钱,而是继续和时间赛跑,追赶科学梦想。1984年,又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嵇醒教授。

  接触陈政清的人都感叹,陈政清对学习有着惊人的热情。博士毕业时已经40岁的他,仍然一有学习机会就会抓住不放。1991年,英国有一个面向中国政府的专项资助项目,陈政清顺利地通过了由英方组织的考试,考取了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期间,他学习到了结构抗风与减振的最前沿科研成果。从1977年算起,历时15年完成了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需的教育与训练。

  “我的经历是很多这个年代科学家的共同经历。相较于后人而言,可能我们的路漫长了点,但我耐性比较好,能持之以恒,不管对理想,还是对学习科研,我都坚持下来了,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陈政清说。

  相关链接:

  陈政清,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在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理论和抗风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构减振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曾先后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红网

作者:曾欢欢 李妍蓉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8/06/08/40433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