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骤然离世 他曾用生命“支撑”起了师德的丰碑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兰佳月 编辑:彭佩 2018-05-30 09:08:37
时刻新闻
—分享—

胡进文和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

为学生讲题。(资料图)

胡进文生前在家的备课桌。

教学笔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孙洁 通讯员 兰佳月 益阳报道

  已经几个月过去了,许多人都努力不去回想,可悲伤的情绪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跑出来。讲台上的粉笔、写满题目的卷子、走廊里的回声……都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那个人已经永远不在了。

  终于停下来的陀螺

  那一天,学校午休铃已响过,平时都能按时到教室的胡进文老师却一直未到。每天晨光熹微时他便早已起床,讲课、批改作业、课下讲题安排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不管是家人、同事还是学生都从未担心过他的生物钟。而这一天的情况未免也太过奇怪。

  学校老师打电话联系胡进文老师,一直没人接通。妻子张跃辉在老家桃江,也联系不上胡进文。大家深感事情不妙,便前往胡进文家里敲门。在无人应答情况下,只好破门而入,只见家里备课的电脑尚未关机,而胡进文半躺在床上,一只脚耷拉在床边,左手持书捂着胸口,右手保持着握笔的姿势,床上散落着数学教材和密密麻麻写满数学题的草稿纸……

  3月14日晚,益阳市一中正高级教师胡进文晚自习回家后在备课时突发疾病,匆匆离世。他的生命定格在了56岁。

  那一天,天气骤变,风雨交加,微信朋友圈里不断刷新着各种悼念惋惜的句子。

  三天后的告别仪式上,遍布全国的学生都回来陪他最后一程,甚至有些还是从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专程来为其送行。社会各界数千名人士也自发前来悼念。

  胡进文教三个班的数学,文理两跨,一周二十多节课,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二点连轴转,还当班主任。他的课上得好又负责,如果只排两个班,就有家长、学生集体强烈要求他“再带一个班”。学校领导不忍心让他长期高负荷工作,都要“开除”他,可胡进文一笑了之,还是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学上。

  36年的职业生涯,胡进文将生命中的一多半时间,都奉献给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奉献给了学校的学生们。如今这个连续旋转不嫌累的“陀螺”终于停下来了。

  爱生如子 难忘的“胡嗲”岁月

  胡进文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培养出了数不清的优秀人才,所教班高考平均分名列全市前茅,学生获省以上奥赛奖励的上百人,堪称桃李满天下。他先后获湖南省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学数学教育最高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首届“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这样满满头衔的老师不免让人产生敬畏,但胡进文在学生眼里不过是个“老顽童”,所有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叫他“胡嗲”。

  “我一直都很吃醋,毕业的学生回来都是要先看他们的胡嗲,可我当时才是他们的班主任,胡老师只是任课老师。”益阳市一中副校长罗攀登说道。

  的确,一声声“胡嗲”贯穿了胡进文整个职业生涯。“我们叫他‘胡嗲’,他也给我们每个人都起了昵称,像‘小妹几’、‘臭崽’、‘满女’,这些昵称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老师心里有我,觉得自己有一丝丝特别,觉得胡嗲特别可爱,就想着要再努力用功一点,去对得起这份特别的关爱。”2012届0902班的学生周心怡说道。

  “他是真心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真心热爱这份工作。”胡进文妻子张跃辉说,从前胡进文刚当老师时,学生家里条件大都不好,吃不饱饭,他就常常把学生带回家中改善伙食,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三十多年,所教的学生几乎超过一半都在自己家中吃过饭。

  曾有一次胡进文带上了年轻教师和六七个学生回家帮他们改善伙食,当爱人将一大盘鸡肉端上桌时,胡进文顺势挑了一个鸡腿放到离他最近的学生碗里,其他几个学生都开玩笑说“胡嗲不准偏心,我们也要。”胡进文笑着把好的鸡肉分给学生,最后才夹了一块放在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碗里,并说“等你考完再吃鸡腿。”“我每次想起来都会想哭,他真的是对我们好。”曾到胡进文家中吃饭的老师朱明回忆道。

  胡进文的家离学校只有一里路,可他觉得回家休息会浪费时间,把床搬到了办公室;又嫌二十米外的办公室太远,学生问问题不方便,又把办公桌搬到了放垃圾扫帚的杂物间。知道学生们需要他,所以胡进文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就连吃饭都是已经下岗的妻子送到办公室,一送就是十多年,吃吃停停给学生讲题,也都是胡进文的常态。

  “他常说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能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帮助他们成人成才,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益阳师范职教科副科长薛辉说道。

  胡进文出生于桃江县鸬鹚渡乡清塘村,第一学历只是中师。但凭着对数学的热爱他坚持在教学一线,即使工资微薄也坚持订阅了数学教学的专业杂志,并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经验、优题优解整理成册,整理了6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长期的坚持和积累,胡进文不仅成为益阳市的明星教师,也终于在2018年1月顺利拿到正高职称,湖南51万名中小学教师中仅314人,相当于中学里的“教授”。

  数学,对于胡进文而言究竟重要到什么地步,也许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他把对数学的爱更是贯穿到教学中,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些早已经被胡嗲渗透进了每一次的教学课堂,他不需要备课,给他一只粉笔他都能讲上三天三夜,他说他的教案都在心里一辈子也不会丢。他的每一节课都给我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他希望我们能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已经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书的郭芳亮回忆道。

  凭借自己的成绩和名气,本有多次机会高升,但胡进文无一例外都拒绝了。在来益阳市一中之前,胡进文就曾在桃江县二中当过2年校长。从教学岗位转到行政管理岗位,这让习惯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胡进文很不适应,觉得与孩子们疏远了。于是在艰难的权衡之后,胡进文主动要辞“官”。来到益阳市继续当老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他形成了自己的“规律”,从一个课堂到下一个课堂,像是从一个战场奔赴下一个战场,胡进文就这样永远甘心做为学生而战的战士。

  他走了 还留下一根“接力棒”

  很多事情也是在胡进文去世后才被大家知晓,比如他的牺牲、他的付出、他的大爱。2008年冬,胡进文的儿子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动手术,他因为放心不下学生,儿子从手术室出来的当天就返回了学校。他将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子女,用心呵护,可自己却常常忘了妻子儿子的生日。“年轻的时候常常埋怨,慢慢地也理解他了。”妻子张跃辉叹息道。

  “他经常不顾自己的身体,就因为牵挂着学生,我高三时他有一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口吐白沫,当天送去医院,第二天他又拖着难以行动的身体由师母搀扶过来看我们。”益阳市一中老师王咏兰回忆道,她曾经也是胡进文的学生。

  胡进文的家里条件并不好,妻子很早时就下岗,仅靠他一人工资支撑家庭,儿子毕业工作后又在上海按揭买了房。可胡进文一直以来都在默默资助贫困学子,为他们改善条件,谋出路。今年初,胡进文从母校桃江县鸬鹚渡镇长江小学校长王俊云口中得知,有不少孩子家庭贫困,他当即决定,把去年获市教育突出贡献奖的首笔奖金两万元拿出来,捐给孩子们。“可奖金还没拿到手,他等不住了。他说服他老婆从工资卡里拿了1万8千元,又找罗攀登校长借了两千元,刚好凑了2万元来资助学生。”益阳市一中办公室副主任陈亚平说道。

  陈亚平回忆道,胡进文老师再向长江小学捐赠后,为学校的客观条件有待改善而焦虑,认为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开拓视野,多读书,进行知识扶贫、智力扶贫,便向益阳市一中提议组织学生再捐点书。“胡老师的眼中永远都是那些孩子,那些学生,他的爱心也一直感染着我们。”

  还没能等募捐书籍送到长江小学,胡进文老师就不在了。于是益阳市一中捡起来了接力棒,并于5月15日下午,把一摞摞书放进了刚刚挂牌的以胡进文的名字命名的“进文书屋”里。

  市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王楚奇介绍,学校将首批募得的2150册图书送往长江小学,并为胡进文曾资助的19名贫困学生每人带去200元助学金。“助学和捐书的活动不会停止,胡进文老师没有走完的路,学校老师会替他继续走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兰佳月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8/05/30/40433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