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铁神医”陈士华:择一事 终一生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编辑:苏小莉 2018-05-15 09:21:43
时刻新闻
—分享—

“高铁神医”陈士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孙洁 通讯员 徐敏 株洲报道

  匠是一种修行,匠人秉承的是一份执着。陈士华被业内尊称为“高铁神医”,同时还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南车技术标兵”“首届中国南车技能大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领办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殊荣,面对累累丰硕成绩,陈士华只是淡然觉得自己是择一事,终一生。

  从门外汉到“陈大师”

  1991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株洲铁路电机学校)电器专业毕业的陈士华进入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阴差阳错,他被分到了无损检测岗位上,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设备,陈士华如同一个“小学生”。

  从零开始,虚心请教,陈士华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也许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针对火车制动盘摩擦面有裂纹的问题,他大胆采用超声波来检查内部缺陷,顺利找出原因,配合铸造工艺人员,解决了这一产品质量难题。陈士华让公司制动盘的产量从最初的几百只,增长到现在的年产五万只以上,年销售收入2亿元。

  随后,陈士华凭借着一股钻劲、韧劲,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铁道部门磁粉探伤、渗透探伤、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的II级技术资格证,以及欧盟EN473体系磁粉探伤、渗透探伤、超声波探伤的II级技术资格证。每每说到此处,陈士华都是笑着说,自己属于“上错花轿嫁对郎”,尽管毕业后没有从事跟自身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在学校的教育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勇于拼搏创新的精神,这些都让他受益终生。

  练就“火眼金睛” 成就“高铁神医”

  作为诸多产品探伤工作的先行者,遇到困难是必然的,解决它是唯一的选择。20多年来,陈士华先后研究解决了数十项无损检测技术和操作难题,为保证公司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公司销售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仅凭一些细小的圆孔和不规则的散铁,陈士华就能判断出铸钢件是否存在薄厚不均、切面不整的缺陷,同事们都叫他“孙猴子”,因为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靠着一双“火眼金睛”,陈士华团队在承接HXD1B电力机车电子束焊联轴节国产化项目中,在只有一只样品无任何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会同焊接工艺人员一起,使用超声相控阵成像技术,解决了研制阶段普通超声波无法判断、射线探伤无法得到最佳透照方向也无法检出缺陷的难题,为产品日常普通超声波检测找到了准确的判断方法,产品经过一个使用周期拆卸检测表明,未发现因为焊接缺陷原因导致的不合格,产品连续多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

  “他取得的成果中间,覆盖了我国高铁领域方方面面的产品,他27年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高铁齿轮箱系统的开发、钩环系统的开发生产、自动系统的开发生产以及我国铁路工程机械领域都有他取得的无损探伤检测的成果。在公司内我们称他为‘专家’,公司外人家称他为‘高铁神医’,地方上人家称他为‘高铁神探’……”公司工会副主席毛志明对于陈士华的工作表现赞不绝口。

  技术、科研齐头并进

  “撰写论文、申报专利不应该只局限于科研技术人员,技能工匠也应勤奋学习、潜心钻研,积极撰写论文和申请专利。”从业27年来,陈士华先后在《电焊机》《科技创新导报》《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先后主持和参与撰写了多项专利。对此陈士华谦虚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荣誉也是鞭策,自己还需要不断的成长,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陈士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近几年,他先后提交落实了“钢带磁粉探伤工艺优化”“齿轮坯轴向超声波探伤灵敏度调整方法改进”“火车轮轴超声波探伤”“上海地铁车轴探伤工序设置点优化”等多项合理化建议,为提高产品检测效率、确保检测质量、降本增效、减轻操作人劳动强度和保护工作环境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公司以及中国整个铁路行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无私奉献打造精英团队

  为了让中国高铁事业得到更快发展,陈士华将个人所学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别人,每年要为“中国中车”乃至全国培养“无损检测”超过1200人,其中更有不少的技师和高级技师。

  “专业人员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用技能武装年轻人,大家一起奋斗,事业才能辉煌”。陈士华非常重视团队操作技能的共同提高,在传帮带方面他做了不少工作。平时同事们遇到难题一同解决,把发表的论文拿来一同分享,做好每年技能鉴定考试的考前辅导,撰写课件详细解读技术奥秘,通过这些措施,陈士华为公司培养了多名技师及高级技师,他们很多都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择一事,终一生。中国高铁迈向世界每一步的底气,都来自于陈士华这样的工匠们。如今陈士华还在技术的世界里,淡定求索、刻苦钻研,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8/05/15/403286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