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红网时刻3月2日讯(记者 孙洁)如今,不管有没有天分和兴趣,奥数已被当作大众化的排位赛,许多孩子被绑上竞赛的“战车”。而近日,一条关于“华杯赛”的重磅信息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疯传:原定于2018年3月10日举行的第23届“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目前,记者向长沙“华杯赛”管委会了解到,第23届“华杯赛”决赛长沙赛区已公告延缓举行。
创办于1986年的“华罗庚金杯赛”,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举办至23届。关于其影响力,数据能说明问题:全国有近100个城市,3000多万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比赛。“华杯赛”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抢跑教育”逐渐成型,这种大众参与度,成了奥赛狂热的缩影。
“华杯赛”决赛紧急暂停被认为是一种必然
与“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一同被传的,还有一张落款为“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组织委员会”的通知。该通知指出,经2018年2月28日召开的“华杯赛”组委会扩大会议决定:“华杯赛”组委会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决赛活动暂缓举行。
“华杯赛”决赛紧急暂停被业界认为是一种必然。据长沙华杯赛管委会公布的关于第23届“华杯赛”决赛长沙赛区延缓举行通知表明,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他们是为了落实公告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才决定暂停“华杯赛”决赛的。
“在这种家长的焦虑催化下,奥数竞争呈现白热化,奥赛越来越成为一种加分工具,很大程度上跟兴趣无关。”长沙市芙蓉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育英学校老师邓仕秀说道。
“奥数”存在误区 应回归从兴趣出发
“有个‘华杯赛’一等奖证书,是最简单,直观的,成绩摆在那里,这无疑是为孩子的简历贴金!”李先生说道。很多家长和李先生想法一样,把获得各类奥赛奖杯当作进入理想学校的捷径。在百度上输入“华罗庚金杯赛”,记者发现一些链接把该赛事和“名校”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点开却发现无疑都是培训机构打出的噱头。
继长沙实施史上最严小升初政策后,严格落实“公办不择校,民办不择优”,采取小升初公开透明微机派位方式。并要求民办学校招生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规定,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选拔性文化考试;严禁与任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教育咨询机构举办变相举办招生考试;严禁将“奥赛”与招生挂钩。
“家长对于奥数不要太功利,否则只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压力。”邓仕秀呼吁家长不要因为焦虑和培训机构打出的噱头就自“乱了阵脚”,毕竟奥数并不是适合所有孩子。
苏女士的孩子目前在中南小学上四年级,今年孩子也报名了“华杯赛”,对于是否获奖苏女士表示自己不是很在意。“我的儿子不管是学习奥数还是报名竞赛,都是出于他自己的兴趣,他学习了奥数在逻辑思维方面有不错的提升,学习学校的数学也更容易了一些,我觉得这就足够了,至于因此获得什么成绩我觉得也不重要了。”苏女士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