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教师:套路再多,不如真心一颗

来源:红网 作者:黄军山 孙洁 编辑:彭佩 2017-09-08 09:48:08
时刻新闻
—分享—

  动手给老师做张贺卡,表达真心吧!

  红网时刻9月8日讯(通讯员 黄军山 记者 孙洁)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我们从懵懂中走来,蹒跚地沿着知识的阶梯拾级而上时,总有人在身旁牵引着我们的手,这个人被唤作“老师”。

  去年教师节前夕,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在接受红网、“长沙教育”微信公众号独家专访时,呼吁“送礼不如送‘理’”,并给广大家长们捎了句真心话:教师节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理解和尊重。

  “卢局长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这句话不仅让长沙市老师们感同身受,更让广大家长朋友松了口气——双方都可以放下焦虑、打开心结,简简单单、开开心心过一个教师节了。

  第33个教师节即将来临,红网联合“长沙教育”微信公众号带着“理解与尊重”这个话题,走访了多名一线教师。一起来听听来自一线老师对于教师节的期待,教你打开教师节的正确方式。

  最美的选择是放手

  教师节年年难过年年过。以往,怎么给老师过节,不仅让家长们苦恼,也让处在舆论漩涡中的教师感到无比尴尬。尴尬,是因为让老师们背负最大压力的往往是他们最不喜欢的过节方式。

  老师们最难忘的教师节、最难忘的教师节礼物是什么样的呢?记者采访不少一线教师后,得出的结论让人既意外又感动——全都来自于学生,全部源自些小的感动。

  “2015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本纪念册。原来班级的同学在文理选修后,尽管被分散到其他各个班了,但他们在教师节之前重新聚在一起,用纪念册的形式,亲手写下以前的点点滴滴,并辅以各个时段的照片。”雅礼中学的胡岭老师表示,他在翻阅这本纪念册时,能透过文字和图片,感受到学生诚挚的心,感受到他们对过去一年师生之间朝夕相处的美好的怀念。而这对于老师来说,何其珍贵。

  开福区金湾小学语文老师章宏有一个“幸福收纳箱”,里面藏着不少学生在教师节这天送给她的手绘贺卡。“看着这一句句话语、一张张图片,让我觉得教师节充满着温馨。”

  “最使我难忘的是一个学生的祝福。”长沙市第十五中学黄冬军老师表示。教师节前,这位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打电话对他说:“黄老师,高中时我那么调皮捣蛋,要不是你那么严格,我可能都不能正常毕业,更不要说上大学了,真的谢谢你!”这样一句话说得他心里暖暖的。

  回归本源,教师节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不少教师建议,作为师生关系的“第三者”——家长、家长委员会,应当放手并支持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要用成人的方式过度参与,更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来评判孩子们的礼物是否有“价值”。

  最好的赞美是信任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可谓是“操碎了心”,不能择校,家长就要求择师、择班,再之后还要择座位、择同桌、择周边的同学。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跑官”、评优……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把“送礼”当做必然的选择。

  “有些家长双手奉上礼品的同时,携带着的是自己的私心:换位子、当班干部、评优、争取活动机会等。这样的礼品,老师怎么能收,又哪里会收?当家校关系变成利益置换,对教师、对教育的信任就会变得薄如蝉翼,吹弹得破。”长沙县泉星小学副校长王丹说。

  “我当班主任时,组织新生家长开第一个家长会时,就特别说明:不接受任何好意、特意的送礼,也不会因为送与不送而区别对待任何一个孩子。”有着17年教龄的王丹表示,自己也遇到过一些送礼的家长。“一般来说,如果家长来送,我会直接退回,并严肃告诫:孩子应该在公平的环境中长大。你送礼是因为不信任我。”

  其实,想让老师多照顾孩子给老师送礼是一少部分家长,绝大部分家长是跟风,怕不送礼,孩子受委屈,存在“别人送了自己不送,孩子得不到老师的特别关照,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心理。

  对此,老师们也拜托记者向家长朋友带了一句大实话:最好的赞美是信任,一定要相信老师的品德修养,相信他们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绝不会因为送不送礼而厚此薄彼。

  最暖的关系是尊重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家长的文化水平在提高,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老师们表示,欢迎家长的参与,但参与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育的规律,也尊重教师的专业。

  长沙市第十五中学政治老师黄冬军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初中班主任在正常处理两个学生课间打架时,爷爷奶奶不乐意了,对着班主任大声吵闹,说老师就是不喜欢他们家小孩,经常冤枉他们家小孩,对他们家孩子有偏见,如果他们家孩子出问题就要找老师麻烦等等,弄得那位年轻的班主任委屈得直掉泪。

  “家长在任何时候都应尊重老师的人格,理解老师教育的出发点,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有效沟通。”黄冬军说。

  长沙财经学校的语文教师翟芳华也表示,在职业学校,老师和学校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要更加严格一点,但是偶尔会有些家长不太理解,甚至会从中阻挠。

  “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我们理解,但也请家长们理解我们,严格是基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翟老师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就是最欣慰的事情。

  “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教学方法的过度干预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陈迪勋坦言,每个孩子的性格、学习习惯都不同,好的老师就是应该因材施教去引导教育他们,而教师的风格也都各有千秋,家长不应该只片面地看到其中的差异性,但凡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去强加干涉。

  “家长与其在教师节赶去送昂贵的礼物,不如从平常多理解老师。老师们会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也请家长们给予兢兢业业的老师应有的尊重。”陈迪勋说。

  “送礼不如送‘理’”,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呼吁,对教育、对教师的这一份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师节这一天,而应该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最贵的礼物是真心

  开福区金湾小学章宏老师自豪地说,家长们这些年也送给她了一份“大礼”。

  “我推出‘班级亲子阅读’活动后,看到家长们一个个都紧跟我的步伐,带着孩子参与其中。我觉得是莫大的支持,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章老师说。

  “2016年教师节之前,有两位学生非常郑重地送给我一件礼物——在一块蓝色的木板上,钉上近一百颗钉子,然后用白色的线在钉子间左右上下交织,构成1405的图案。蓝白两色代表雅礼,1405代表班级。”这件礼物是他们花了整整一周课余时间做出来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工艺品却承载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接受和对老师感激。

  “这是老师们心底最大的满足。”胡岭老师感动地说,“这不是任何物质或财富可以取代的。”

  清水塘第二小学校长刘云燕说,自己也曾经当过很多年的班主任,任教期间一直拒绝收礼。

  “但是,我并不拒绝那些真诚的礼物。比如,一个祝福的短信,一声温暖的祝贺,这样的礼物是纯洁的,是美丽的,是和谐的、是阳光的,我们老师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因为这是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和感恩。”

  “我在教师岗位度过了29个教师节,经常会收到学生送的一束束鲜花,一张张贺卡,一句句祝福。尤其是收到在异国他乡的学生送来的祝福,和已经毕了业的学生家长向我分享孩子的成长时,我真的是无比激动。”育英学校语文老师莫永辉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家长。“孩子现在上了大学,我还会经常教育孩子感恩老师,过年过节只要有时间就要去看望老师,没时间都要发信息表示问候。”

  记者发现,老师们心目中最珍贵的礼物都是源自真心的表达,不论贵贱,但却胜过千金。

来源:红网

作者:黄军山 孙洁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7/09/08/404449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