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加盟同升湖实验学校已13年,连续担任13年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每次均被评为“长沙市优秀班级”;2014年高考,所带青一平5班高考人均分610.8分,100%上一本,其中三人考上清华,一人考上亚洲排名第一的香港科技大学。2017年高考所带应届实验班一本上线30人,上线率73.1%,二本上线率100%。
有些花开了,又谢了;有些人来了,又走了;我们在同升湖畔唱着歌,哭了,又笑了。
2005年1月,我带着儿子叶宇来到了同升湖实验学校。来的时候,他还只有四岁,刚上幼儿园。十三年过去,叶宇现在已经高三毕业了,是地地道道的在同升湖长大的孩子。很幸运,他在2017年4月过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线之后,6月的高考文化成绩513分,过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化录取线。
作为一名“铁同”——铁杆同升湖人,回忆我们母子俩这一路走来的漫漫征程,要感恩的人和事真的太多太多……
高一的时候叶宇进入了理科实验班,但是成绩很不理想,或许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一个差生。那个时候的他曾经努力过,但是发觉对数理化学习真的提不起半点兴趣。一次次的考试失利,让他对学理科彻底绝望。他初中的时候最喜欢历史和地理,于是想转文科,但是遭到了我的极力反对。我曾经为此写下五页纸的信,声泪俱下地劝他坚持读理科。身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时代就是重理轻文的时代,理科本来就是男孩子应该竞技的场所,本来应该就是男孩子的优势,这些是自然生理规律决定的。他也能理解我的心情,决定再努力,可是最终还是发现努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于是他曾一度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因此很叛逆。
为实现编导梦,平时苦练摄影基本功的叶宇。
这个时候,很多老师找他交流,帮他认清自己。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他正直善良,集体荣誉感很强,人缘很好,而且爱好比较广泛,酷爱篮球,喜欢唱歌,会吹单簧管等。老师推荐他去学能中心,因为学能中心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生涯规划,找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他去学能中心找了舒畅老师,经过几次沟通,慢慢地他自己有了一点小小的梦想。因为父亲在广电工作的缘故,常有一些机会与广电的从业人员接触,受广播电视的熏陶比较多,后来经过与学能中心的朱校长和陆主任的多次沟通,叶宇坚定了未来从事这一行业的梦想。高二第一学期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学习编导专业,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二第二个学期的时候,舒畅老师和马俊老师给我建议,学编导的话还是读文科好一点,因为编导的许多知识与文科相关。专业老师的话让我转变了思想,圆了孩子的文科梦。既要学编导专业又要兼顾文化学习非常辛苦,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苦和累,因为这是他喜欢的专业和学科,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暑假时他还只身一人去北京培训,寒假时一直到大年三十那天下午三点都还在进行专业学习。
对于有些学校和老师来说,一个孩子只是班上几十个学生的一份子,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唯一一个。同升湖最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把每个学生都当成唯一的一个,精心呵护,悉心培养。学校为每一个学子找到一条最适合自我发展的跑道,挖掘学子的潜能,唤醒自强意识,成就学子的梦想,让学子觉得世界开始敞亮!
叶宇登上学校校园歌手的舞台。
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每个学子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篮球场上,经常有叶宇挥汗如雨的身影;体育馆的大舞台上,曾经留下他吹奏单簧管和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足迹。这些活动,让孩子从一个瘦小的男孩逐渐成长为一名高大魁梧的青年,身体健康,阳光开朗,活泼自信。孩子从北京回来后津津有味地跟我说起在北京的经历,在参加北京电影学院面试的时候,六七个考官在他回答了他们三个问题后都是面带微笑。在他准备离开时,其中一个考官要他停下,问他有什么爱好,他很大方地告诉了考官。那个主考官还问他高考大概可以考多少分,他很自信地回答,五百多分吧。同升湖的孩子就是这样自信,同升湖的孩子心态就是这样好,遇到大事不慌不忙,平心静气。今年高考,他说他真的一点也不紧张。踌躇满志进考场,微笑着走出考场。还和我开玩笑说,他都有点恨自己,怎么就是紧张不起来呢?
各类校园活动中都能看到叶宇的身影。
最难忘的是那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他微笑和关爱的恩师,是他(她)们让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而有力量。我自己虽然是同升湖的老师,但是因为一直是班主任,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但是很幸运的是同升湖有很多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我的孩子,陪伴着他成长。读幼儿园、小学时他一直在学校寄宿,记得2009年爆发“H1N1”流感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同学感冒发烧了,他也是其中一位,是生活老师梁老师在医院里守了他们三天三夜,直到孩子们活蹦乱跳出院,大家都叫她“梁妈妈”。初中的班主任甄老师对他真的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历史老师段老师给了他很多思想上的启蒙,张轩老师让他狂热地爱上了篮球,这些老师一直陪伴他初中三年。进入高中部以后,叶宇更是几乎得到了学校所有领导和老师的关爱,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一身一点也不为过。是这些恩师给了他看世界的眼睛,是这些恩师用博大的胸怀给予他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也是这些恩师使他完成人生最美的蜕变。很想一一道出这些恩师的名和姓,可惜版面不够,但是在我的心底里一直有这么厚厚的一本“人情簿”,只要他日孩子能够小有成就,一定会一一报答恩情。
同升湖学校是个有爱的地方,也是个传递爱的地方,相信爱的火把会永远延续!
杨秀兰老师幸福的一家三口。
同升十三年,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的离不开,故事太多;同升十三年,从最初的自卑内向到而今的自信开朗,改变颇多。十三年的时光,同升湖这三个字已经在我和孩子的生命里有了深刻的烙印,我们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感觉她就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这里留下了孩子的童年、少年成长的足迹,他也会永远记着在这里的美好时光。而今他即将从这个梦开始的地方起飞,去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愿孩子的恩师们桃李终满天下!
愿这一路陪伴他鼓励他相信他的所有人未来坦若康庄!
愿我和孩子共同的母校荣光永续!
来源:红网
作者:杨秀兰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