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有一批环境优、质量高、特色强的好学校。它们虽然像珍珠一样迷人,但因为散落,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在我们的身边,有一批想作为、敢作为、能作为的好校长。他们如树叶一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红网、长沙市教育局主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好校长”系列专栏,为您串起散落的明珠,为您重拾被遗忘的美好,一起走进家门口的好学校!今天为您推出《雨花区雨花实验小学:艺术浸润童年 体育助力成长》。
时刻新闻记者 胡敏
雨花实验小学校长高志彪。
美丽的校园。
圭塘河静美如诗,香樟路车流如织,附近高铁大动脉奔涌不息,周边名校林立、书香氤氲……背倚长沙市雨花区政府的雨花实验小学,身处一片繁华澎湃的热土之中,历34年发展更趋生机勃勃,凭借卓越的办学成果,鲜明的艺体特色,在毗邻的多所名校中独树一帜。
时针拨回1982年,在如今的雨花区政府附近,四望只有广阔的阡陌田地。孑立于此的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为解决职工子弟入学,建立了当时名为“中南院学校”的雨花实验小学,并逐渐发展成一所集小、初、高为一体的12年一贯制子弟学校。凭借企业的资源优势,学校聚集了大批优质师资,也造就了许多精英学子,其中不乏考上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人才,令当时的学校名声在外。
2004年企校分离,雨花实验小学划归雨花区教育局管理,并逐步停办高、初中,成为了一所硬件精美、管理精细、教学精致的完全小学。由建校之初寥寥100多名学生,发展成拥有32个教学班,1700多学生的大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修葺一新的教学楼、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校长高志彪担任该校校长20年之久,自建校之初便扎根于此,将一生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所学校。对学校情感深挚的老校长,为孩子们倾尽心力,践行“让每个走出去的孩子都有一技之长”的办学愿景,结合“牢抓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学生艺体特长”的思路,引领雨花实验小学,走在了素质教育的前沿。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育生先育师
“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这是雨花实验小学多年来最广为人知的口碑,一直让师生们引以为傲。企校分离后,虽有少部分教师外流,但学校依然拥有多位高职称教师,师资水准一直令其他学校艳羡。目前81名教师中,拥有中教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半数以上。
老教师是学校的财富,多年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与办法,让他们能透彻掌握不同类型的孩子产生的个性问题,并采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迅速解决,而“提前教学”更是老教师们运用于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曾经担纲初高中教学的经验,促使老师们十分注重不同学段间的知识衔接,在备课时选择难易适当的教学点,并将高学段的学科知识融入到低学段的课程中问题,以此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起学生脑海中的“思维碰撞”,高效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校长高志彪就是其中经验最丰富的资深教师,任教六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课。
在一堂教孩子们认识树叶组成的实验课上,孩子们把玩着收集起来的各种树叶。高志彪通过让孩子们感受树叶撕开时的汁液,逐渐深入到讲解树叶由细胞组成,当孩子们疑问植物也有生命的时候,高志彪便会结合初中生物的呼吸作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等知识进一步解答。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理解这堂课,但当他们将来接触初中生物课时,一定会瞬间拾起这段回忆,让他们的学习更加顺畅高效。好的教学方法让有学习天赋的孩子更快成长,在学习困难的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启发思维、破解障碍的种子。
经验有益,但理念要与时俱进,因此,学校更注重教师培训。为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学校经常为老师开展各种培训,如派教师赴清华大学、天津学习、信息化专题教学培训、请专家来校授课、学区教师交流研讨会等,让老师跟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将传统教学经验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让先进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思维相互碰撞。学校老师进步迅速,多次获得校外比赛荣誉,去年雨花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事,学校就有两位老师获得区级优课荣誉。
新教师的快速成长,能推动学校发展,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学校不遗余力。首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用师徒结对的方式,通过共同备课、随堂听课、青春加油站等方式,带领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对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形成常规,实行推门听课、教学小组随堂检查等保证教学质量。现在学校骨干教师由老年化转入年轻化,从2004年35岁以下教师只有不到5人,到如今35岁以下教师占到教师总数2/3,青年教师挑起了学校教学的大梁。新老师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让学校在教师的培养上得到业界一致认可,长沙大学在雨花实验小学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10年来,雨花实验小学为其培养了150多名大学毕业生。
强大的师资,高质的教学,让雨花实验小学的孩子基础知识扎实、成绩出类拔萃,输送给南雅中学、雨花雅礼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往往成绩优异,让各中学对学校的基础教育赞不绝口。
足球主题粉笔画大赛。
艺术树特色
走进雨花实验小学,教学楼内书画走廊里,艺术氛围浓郁,名人画像林立;班级里设有书画专栏,展示着创意灵动、流光溢彩的学生作品。充满童趣的“雨花之声”广播准时响起,悠扬的竖笛音在耳边萦绕,美如天籁……校园被高雅的艺术氛围环绕,孩子们时刻获得心灵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
雨花实验小学的艺术课程不是钻精一门,而是多面发展,音乐、乐器、美术、舞蹈、书法等特长百花齐放,其中“竖笛”“写字(书法)”让学校的艺术特色美名远扬,2011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艺术本身无高低,学到深处都特长。”高志彪认为,提升孩子的气质修养、增强孩子的综合素养才是发展艺术特长目的,“如何让孩子最便捷的学到一门特长是学校该有的思考。”
竖笛造价不高,携带方便,孩子们在习得这门艺术特长的同时,还懂得了乐器和音乐知识,并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让心灵更加丰富与快乐。90年代初,学校便开始了竖笛的教学实验,经过20年实践发展,成为了雨花实验小学的艺术特色。学校通过“班级演奏赛”“班级合奏赛”等形式将“竖笛”特长的培养形成常态,达到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会演奏、班班能合奏”的程度。以前学校的孩子们只会爬树、打架、摸泥巴,如今人手一管竖笛,信手便能演奏一曲佳乐,清新脱俗气质高雅。高志彪笑道:“现在的小孩子可不会动手打架,吹奏一曲较高下就好啦。”
书法自古受国人追捧,挥毫泼墨之间,涵养了独特的气质与品性,写得一手好字对孩子终生受益。雨花实验小学将“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作为育人目标,把书法教育列为重点工作,写入学校五年规划,每天练字十分钟成为一项日常工作。写字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不仅要精神专注,还要保持体态姿势,对学生有多方面的好处。多年对书法特长的坚持,成效显著,孩子上课听讲更认真了,以往在家做作业常分心的情况减少了,腰板挺直了,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提高。孩子的成长,让学校倍感欣慰,而社会各界的认可更是对学校工作的莫大的鼓励,2014年,雨花实验小学被评为了“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
为真正让每个学子都习得一技之长,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孩子们创造学习艺术特长的条件。先后组建了免费的雨花之声合唱团、舞蹈队、动漫社等社团;开展粉笔画大赛、书画比赛、书法比赛等赛事;进行班内比赛、班级比赛、每周一歌、每月一曲等活动。长期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时刻受到艺术氛围熏陶,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也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去年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雨花实验小学有350人次获得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80人次获得区级比赛奖励、20人次获得学区比赛奖励。
足球自编操。
足球强体魄
热爱体育运动一直是雨花实验小学的优良传统,足球与运动会在学校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建校之初。中南院的足球场见证了学校长达33年的运动盛会,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在挥洒青春激情与汗水的足球小将。重视体育的传统,不仅让雨花学子的身体素质很高,也让运动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学校毕业多年的80后,如今一个个仍深爱着足球,每周工作之余都会约三五朋友来场酣畅的比赛。
2011年,雨花实验小学的校内足球场正式竣工,足球运动由部分学生的爱好,正式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基于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和基础,学校用“足球进课堂”与“大课间足球操”向全校学生普及足球运动;通过专业教练的训练,让校足球队水平在业内走向更高。
“足球进课堂”活动是足球普及全校的第一步。学校安排每周一节足球专业课,进行技能训练,让足球成为每个学生的体育必修课。有些女生最初并不喜欢这项男生更为热衷的运动,于是体育老师们精心了设计各种体育游戏,将足球的基本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接受足球。
足球知识与基本技术被学生接受后,学校进一步深化课改创新,开展“人手一个球、做好足球操”的大课间足球操运动,学生不论男女,每个人都带足球、玩足球、爱足球。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校园足球活动,让足球运动在学校的热度进一步升华。2015年,历时半个月的首届校园足球节在学校开启,除了有精彩激烈的班级足球对抗赛,更设计了许多趣味的足球游戏,让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将足球节变成了一个全校的盛会。
通过普及足球,磨砺学生不畏困难、拼搏向上的人格品质,这是校长高志彪的良苦用心。“足球校本化,不仅让爱足球的孩子更专业地踢球,也让其他孩子学会足球和足球操这两项运动技能,形成热爱运动的习惯,才是最让孩子受益的。”现在学校操场总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有些以前身体孱弱的女孩子,在学会足球操后,都开始积极加入到平时的运动中来。
更专业的足球训练,不仅是提高校足球水准的需要,也是一些有天赋的孩子走向专业足球运动的通道。学校在提高精英队员专业水平上苦下功夫,成立了低、中、高三级训练梯队,给予不同的训练任务,体育老师和外聘专业的足球教练分别进行全程训练。同时,学校积极组织球队参加各类比赛,通过实战提升球队水平。
在不断的训练和实战中,球队进步迅速。2013年,在长沙市足球赛中便获得了小学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4年全国“球王争霸赛”中闯入16强;2015年,在强者如林的雨花区校赛中获得了甲组第一、乙组第一、丙组第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学校足球历史的突破。
顶尖的足球人才涌现对学校足球的发展意义深远。2015年,校队一名学生被选中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的佳绩;两名学生分别被恒大和山东鲁能足球队选中,进入足球学校学习。也同样是2015年,学校成为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短短4年发展,让学校足球水平名声在外,并多次向恒大、鲁能等专业足球队输送精英队员,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高志彪校长指导孩子们做实验。
【红贝网校园记者“约会校长”】
603班 余天浩:校长对学校哪些工作比较满意?
高志彪:其实同学们和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满意才是真正的认可,我只能说学校的不少工作做得还可以,让我比较欣慰。首先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好,教学的质量比较高,让学校的办学成效显著;然后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都很听话,待人有礼,学习优秀,特长都学得很好;再就是学校的足球特长突出,足球在同学们中得到普及,校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最后是学校成功举办了许多丰富的活动,如运动会、书法大赛、粉笔画大赛等,让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并有许多收获。
602班 谢家乐:我听说学校以前的中学办得很好,为什么要取消呢?
高志彪:以前学校是子弟学校,因为办学比较早,资源充足,所以当时中学办学质量确实很不错。不过一直以来学校的办学规模其实是不大的,小班额的配置,让学校能容纳的生源非常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楼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入学需求增大。我们的政策是要优先解决小学生就近上学的问题的,因为小学生都还太小,无法像初高中生一样远距离走读,所以停办中学是为了给小学生们腾出学位。目前学校的学生已增加到接近两千人,每年的学位依然无法满足所有报到的新生,这也说明了周边楼盘的入学需求很大,所以教育部门停办学校的中学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决定。
601班 杨丽萍:您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什么规划吗?
高志彪:学校将来发展的最大任务是尽可能解决附近居民的上学问题,尽可能创造条件,让附近适龄小孩子都有书读。首先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扩大学校规模,由36个教学班增加到40个班的规模。今年对外招收30个名额,而实际报名的有130个,远远无法满足全部孩子入学的要求;其次学校要加强孩子们的特长培养,继续将足球文化、竖笛、书法等特色发扬,培养孩子的气质,对孩子将来步入社会都有帮助。让孩子们在学校更快乐,让每个孩子都要有文化、有特长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最后是在学校硬件上进一步改善,扩建教学楼等,让同学们有更好更优越的环境。
604班 徐乙灵:家长们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你觉得呢?
高志彪:成绩是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首先我觉得身体健康要放在第一位,第二我才认为是要学习好,毕竟在学校学习知识是我们的目的,学习好代表你们没在学校浪费时光,也没辜负家长的期望。同时我认为品德好跟学习成绩一样重要,一个思想不健康、心思不好的人,学再多知识都不能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还会对社会有害,所以思想品德与成绩一样重要。
602班 谢家乐:您觉得利用电子工具去学习好不好?
高志彪:我觉得不好。第一长时间利用电子工具对你们的视力非常不好,特别是成长期的你们;然后电子工具带来的便利让学习少了很多思考,能轻易获取到答案让我们不会去费心思去想问题。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积累。首先我们要多想,思考能让你增进对知识的了解;其次在你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多去问同学或老师,可以让你知道思考解答的过程;最后自己的摸索和回忆能让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电子工具海纳百川,你只要输入问题什么都可以回答,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将来我们可以多去应用,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使用并不好,传统的方法,比如语文课文每篇都去背诵等,那样得到的知识才会深刻。
【童·话:我的校长·我的校园】
孩子们在红贝网(长沙市教育局和红网主办的全国首家实名制师生互动作文网)上发表感言。
四年级402班冯雨妍:我们的高校长可谓是一位尽心尽力又尽职尽业的好校长。他皮肤白白的,黑色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总是穿着一身朴素简单的衣服,待人真诚,十分和蔼可亲。校长很讲卫生,他每个星期都会提醒我们要保护校园卫生,不要随地乱扔。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把看到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被校长的这种精神感染了,不仅不会乱扔,看到垃圾还主动去捡了扔垃圾桶。正因为这样,校园才越来越干净整齐有序了。我们的校长还特别关心学生。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早操,但有些同学认为校长制定的要求太严厉了,总是抱怨很累,但他们并不理解校长的用心,校长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增强我们的体能,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不让我们在太阳底下晒会就头晕,在操场上站会就腿软。除此之外,校长还总是会给我们讲故事,从中提炼出待人处事的道理。
三年级302班刘震韬:每天,我们上学走进校门的时候,都会看见我们的校长早早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我们。看见同学们打闹也不发脾气,悄悄地上前分开他们并耐心劝说。我们的校长平易近人,威严又不失风趣,让我们的学校生活充满欢乐。
五年级503班陈家诺:在高校长眼里学生就是他的孩子。记得有次,我们去秋游,同学们都坐在操场的地上,有的吃零食,有的玩游戏。高校长却没歇着,他一遍又一遍地与各班班主任核对人数,只见他极为认真地一个班一个班数着,时不时有几滴晶莹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落下来,他也没去擦,继续清点人数。清了大概四五遍,确定到齐了,才让我们出发。
二年级204班周嘉豪:走进学校,左边上台阶是又宽又大的篮球场,右边上台阶直奔升旗台,抬头就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过了升旗台就来到了西教学楼,这里是哥哥姐姐上课的地方。东教学楼是一二年级上课的地方,教室里宽敞明亮,每次上课这里都是书声琅琅,有时也吵吵闹闹。东教学楼楼前有个方形操场,那是我们上体育课、踢足球、运动比赛的地方。每次课间,这里到处是欢声笑语。我们学校还有牛奶机,饮水机,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还有五颜六色的宣传栏,那是同学们的宣传园地,学校四周还有绿荫的大树.....
五年级503 郭汪浩楠:走进学校大门,顺着左右两条台阶,慢慢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天桥,宛若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诚实守信,努力向上”八个鎏金大字,就好像巨龙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指引我们待人接物,勤奋学习。一条人行道直通天桥,人行道的左边是三个篮球场,这里是我们最爱玩耍的地方,我们经常三五结群的你追我赶,尽情的打篮球,尽情的挥洒汗水。人行道的右边是一个小操场,每节课间十分钟,这里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勃勃生机!(以上留言来自红贝网)
来源:红网
作者:胡敏
编辑:胡晓春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