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家公祭日:南华大学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来源:红网 作者:胡启帆 孟丹丹 朱毅强 编辑:苏小莉 2015-12-14 17:49: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衡阳12月14日讯(通讯员 胡启帆 孟丹丹 朱毅强)20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仪式来缅怀先烈,牢记历史。近期,南华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悼念曾经战争中的死难者同胞。
  
  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对于公祭日,我想这是极其悲痛和沉重的,七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对于我国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国耻,需要铭记;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肩上背负着重担,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都需我们去努力。”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回国如是说。
  
  南华大学团委信息部部长陈发说道:“昨天我们自发组织了社团或部门的同学,一齐举行默哀仪式,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悼念。很多同学都把微博等交流平台的头像调成了灰色,天也下起了细雨,整个南华似乎都在悲哀之中。”
  
  传承历史,走向未来
  
  纪念苦难并非为了仇恨,传承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顺应民意、抚慰民心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现了我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重视人权和文明的坚决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核资源工程学院李子涵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只有了解了我们国家曾经遭受的痛苦,才能得知和平的可贵;只有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教训,永远保持警醒,才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也希望通过这些来督促我的学习生活,让我更好的成长。”
  
  南华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欧阳海江认为:“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不是为了报复某个国家,我们只是了解历史,传承历史,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在于知国耻,知耻而后勇,勇于发展,强国才不受外侮。”
  
  肩负历史,勇担使命
  
  历史已无法改变,未来却有我们创造。传承苦难历史,就要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珍爱和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反对侵略、制止战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发展经济、提升国力、强我民族、固我国防。
  
  南华大学学生会实践部周航就此提出:“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在认真完成学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应以史明智,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自身发展,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在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建设祖国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曾在心理协会做过同学们的‘知心大哥’,也常常参加青志活动去孤儿院、老人院看望孩子与老人。我没有很伟大的成就,但是我已经行走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南华大学自强之星张佳伟补充道。
  
  当下中国正处在开启“十三五”、进行“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节点,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情现状,要求我们不畏艰险、不懈韧劲、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只有以凤凰涅槃、跨越腾飞的强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切实履行抗衡霸权、遏制战争大国担当的责任,也才能有效防止任人宰割的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来源:红网

作者:胡启帆 孟丹丹 朱毅强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5/12/14/40474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