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学习体验民族文化
师生一起合作探究
细心观察微观世界
红网长沙11月19日讯(通讯员 黄国栋 黄文胜)“创新”这个大众热词,已成为当前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教育领域如何创新发展?一些学校热衷开办理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特长实验班等特殊班级,冠以各种创新实验之名,其实大都是加班加点型的重点班、升考班。在望城金海学校创办的是综合创新实验班,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和课程设置等,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奠基,在回归教育的原点上进行了努力探索与深入实践。教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期初,望城金海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综合创新实验班班主任竞聘会。报名参加竞聘的班主任需要通过竞聘演讲和现场问答两个环节才能当选为新一届初一新生综合创新实验班的班主任。最终,研究型的教师宫纵当选。他按照学校的要求,精心挑选了本班的任课教师。
按照班级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设置的需求,学校还从全校范围内选聘了一部分老师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学。谢德均老师是湖南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创新实验班的硬笔书法课就聘请他担任指导教师;杨娇玲老师的特长是剪纸,手工制作课就聘请她担任剪纸教学;谭小红老师作文指导课特别优秀,请她为创新实验班进行作文指导……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学校教师的一技之长。
此外,学校还请家长或通过家长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到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励志教育等,聘请名师学者来校辅导,真正组建了一支由校内外名师、社会知名人士、优秀家长群体于一体的强大的师资阵容,实现了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课程:满足学生发展自主化
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搭建平台。立足基础性课程,开发选择性课程,尊重个性、差异培养,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望城金海学校综合创新实验班构建了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国家基础性课程的设置上采用工具学科重心上移,理科适度下移的策略。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合理设置长短课时,并通过教材整合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加大英语、语文的阅读量,使学生在语言学科上的功底坚实。增加科学知识的阅读,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的环节,注重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为高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校本课程的设置则遵循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特点合理设置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校本课程包括人文课程、科学课程和情商课程三大模块,通过演讲与口才、国学经典、硬笔书法、发明与创造、手工制作、心理健康、礼仪教育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学校还设置了丰富的活动课程,每学期开展远足、野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动手能力。
评价:体现人才培养多元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学生的个体千差万别,但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地发展是他们的需求,创造一种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学校应该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不仅要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也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学校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拥有优异的文化成绩,还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格、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实践的能力和领袖的气质。因此,学校对综合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的评价也是多元化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中,望城金海学校已经形成了“五三三”渐进式闪光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变问题,在分组研讨、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训练达成的环节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加强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望城金海学校让学生主动实践,锻炼才干。班级事务小组承包,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学生每周一次的自我教育课,结合一周的学习与生活,自我查找、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在自省自律中完善、进步。
无论天晴还是下雨,综合创新实验班都要进行跑操或做座位操,学校每天都安排了大课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跳绳、武术、球类等活动,通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此外,学校还坚持推出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保持阳光自信的心态。
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为核心,以活动为抓手,望城金海学校把提升素质、落实能力真正做到点子上,落在实际处,学生在学校多元的评价中培养了综合素养,奠定了终身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该校王梓、贺子靖等同学脱颖而出,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15年中考该校5名学生跻身望城区前十名,还囊括数理化、信息学等竞赛全区前十名,在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活动中独占鳌头,蝉联冠军……这一连串的数据足以证明该校开展创新教育的路子是走对了。
综合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宫纵老师,对办班的初衷与目的直言不讳:创新不是噱头,不能作秀,目的是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三大追问。一是学生有没有理想的分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追求分数及升学率是必须的,不然学生及家长不会答应。二是分数是怎么来的?不能是通过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来实现的。三是除了分数,学生还收获了什么?就应遵循教育的规律,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态度、习惯、意志、毅力等潜能的开发,为学生提供适合其智能特点及个性特长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发现,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升学的完美结合。
谈及望城金海学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杨志伟校长胸有成竹地说:“在教育均衡化发展与多样化办学的今天,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创新,走特色发展道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黄国栋 黄文胜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