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古港范市小学:古樟下的乡村启蒙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雨晴 编辑:苏小莉 2015-11-17 16:28:13
时刻新闻
—分享—

范市小学校门口的古樟和警钟。

正在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孩子们。

    时刻新闻记者 罗雨晴 古港报道
  
  从高速收费站缓缓驶入蜿蜒的乡镇公路,疾风狭着雨滴,在窗玻璃上敲出初冬的旋律。道路两旁的菜圃内结满了黄橙橙的桔子,偶尔闪现几个透明蓬,可窥见里面苗木扶疏。
  
  这是远离市集的浏阳乡村,再拐两道弯,沿着一条水泥小巷进去,就是古港镇范市小学。
  
  前世到今生,八棵古樟的文化续缘
  
  范市小学地处古港镇范市村,占地面积3亩,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乡村小学。
  
  一进校门,两棵古树迎面。其中一棵连枝而生,茂盛的茎叶伸入潮湿的雨雾。古樟旁边悬着一口小巧的铜钟,上书一行赤色小楷:安全教育,警钟长鸣。
  
  正值课间休息,虽然下着小雨,还是有活泼的学生在操场上奔跑。“看到吗?这是我们学校的独特地标,他们很壮实,是孩子们天然的雨伞。”校长林金成指着花坛中的古樟热切地介绍,的确,站在树下,只有极小的雨丝漏撒进来。
  
  “说起我们范市小学啊,少不了要介绍这樟树的。”林校长告诉记者,在明朝的弘治三年时,这一带建了座三元宫,因为有八棵樟树,老百姓称它为八樟庙。建庙时还修了戏台,每年十月,由八甲会主持邀请高档梨园名班名角在这里登台表演,祀奉神明。文革时,戏台被拆,三元宫被迫搬迁,古樟也被砍伐只剩6棵,基地就变成了如今的范市小学。再后来,学校对樟树旁边的戏台进行了修葺,每年的六一、元旦等各种文艺汇演都在戏台进行。
  
  现在这几棵古樟郁郁葱葱,成了范市小学最古老的守卫者。作为延续前朝缘分的文化使者,村民们皆对这几棵古樟心怀敬畏,也因此给予范市小学更多的信任和期望。
  
  利用有限资源,做“微雕”的加法
  
  同我国所有乡村小学窘迫的现状一样,范市小学现在的学生不到200人,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七个班,任课教师仅11名。
  
  “我们的老师人数不够。”陈菊书记告诉,“全校七个班,又有多门课程,一个老师顶好几门课程。”范市小学的老师都是“全能”授业者,他们在自己的专攻课程之外,还需要教授多门其他课程。
  
  “穷则思变。”陈书记告诉记者,“资源有限,只能转而创新,用创新理念孵化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因此我们还想了一个办法——合课制。”
  
  所谓的合课,就是让不同班级同上一门课。譬如体育课、美术、音乐,这类学科的课程难度跨度不大,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进行合课,这样,资源就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起来,而且合情合理。
  
  就像一粒米,小到毫不起眼,但在微雕艺术家眼中,它的空间仍可以被无限放大,任何想要的元素和效果都能被赋予。
  
  “我们的学校资源有限,只‘向内转’,实现内部的资源优化。”陈书记说。
  
  这时候,恰有人敲开了门。“是过来支教的老师。”陈书记告诉记者。“古港镇采用中学管小学的模式,每年学区会派二十名老师过来授课,分享教育理念。”
  
  乡村小学的资源不足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范市小学现有的11名教师中有6名带编教师,临聘教师5名,为了强化师资水平,这种中学带小学的“教育支援”和资源共享也为范市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的定位是做到三个‘精’:硬件设施做到‘精美’,教学管理做到‘精细’,人呢,自然是尽可能向‘精英’靠拢。”陈书记表示,现在检验校方做够不够有两个标准:“一是家长的口碑,二是本地的招生情况,如果家长对学校交口称赞,不转而去寻求外地的优势教育资源,那就是认可我们的教育。”
  
  目前,范市小学的学生都是村里的孩子,家长们也都很认可学校领导的教育模式,也信任学校的老师。这也意味着范市小学的领导班子在利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初步做好了“微雕”的加法。
  
  “树木”兼“树人”,乡村启蒙任重道远
  
  “一栋旧房子,几张破桌子,一个黄泥坪。”林校长如此描述两年前的范市小学,2013年下学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了长沙市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将学校进行了全面修缮改造。现如今,学校已配备标准的电脑室、科学实验室和校园广播系统,篮球场和学生跑道也都建设完成。
  
  “我来范市小学五年了,这五年里它的变化让人欣慰。”黄老师是四年级的班主任,除了语文,她也教科学和品德。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不仅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课程建设,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就在那里”黄老师指着操场右侧搭建雨棚的一大块场地,“孩子们每天都会在那里开展‘大课间’活动,学习拍拍操、基础舞蹈还有武术。”黄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强化孩子们的体能,学校专门聘请了武术导师。此外,为了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学校会每学期都会组织老师家访,每家每户上门反馈学生情况。“我们学校还曾运营爱心超市,就开设在教学楼的第一层,每日的盈利用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买书包和学习用品。”
  
  据古港中学副校长戴从容介绍,范市小学正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她拿出四本小册子,“这是我们自编的校本课程,有《折纸课程》、《唱响童年》,《保护古樟》,《经典诵读》四项。”记者翻了翻,每本册子都详细地介绍了课程内容,其中《唱响童年》编选有20首经典歌曲,从梦幻的童年乐章到红色经典,做到了真正的精选。“在范市小学上几年学,孩子们不仅能掌握基础的知识储备,还将会哼唱几十首歌曲,会记诵很多的经典,这是最有意义的启蒙。”戴校长骄傲地说。“小学教育是根基教育,这将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从小打好基础,像古樟树一样稳稳扎好根基,他们的未来将是一片坦途。”
  
  目前,范市小学正请了著名的作词家陈楚良和作曲家李幼平为范市小学作校歌。“我们现在有了校服、校徽、校训,就差校歌了。”戴校长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能为一所学校“点睛”的文化元素,范市小学历史悠久,它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它的骄傲,也意味着这些元素缺一不可。
  
  “我们爱这些古樟,爱这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于范市小学的每一位教育者而言,“树木”和“树人”同等重要,他们将在乡村教育的路上继续摸索,释放更温情的启蒙之光。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雨晴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5/11/17/40338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